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当代“林场愚公”创造绿色奇迹
古有愚公移山,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才可往返一次。今有塞罕坝人种树治沙,跨越半个世纪,历经三代,从无中生出奇迹,白手起家,变荒原为林场。塞罕坝人没有神兵天将相助,却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矢志不渝,终于将塞罕坝变成“美丽的高岭”。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塞罕坝人的泪水和脚步遍布其中。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新开始,一次次的失望,永远更多一次的希望。运来的幼苗不成活,塞罕坝人就自己育苗。雨凇大旱,塞罕坝人就含着泪咬着牙从头开始。种下的树苗是他们的孩子,林场刮过的风是他们生活中的主旋律,三代塞罕坝人嚼碎了孤独寂寞,和着55年如一日的坚守和信念咽进肚里。终于,塞罕坝人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绿色奇迹,培育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改善生态环境中发展生产力,在种树治沙中按下经济发展的加速键,通过将育苗投入产业经营、发展旅游业,林场的收入多了起来,塞罕坝人的口袋也不再瘪了。发展与保护不是对立的,而是内在统一的。塞罕坝人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生态文明建设课,帮我们算清开发和保护的大账。与其竭泽而渔,不如在和谐共生中创造更大的绿色收益。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时代呼唤塞罕坝精神,呼唤像塞罕坝人一样的“当代愚公”,塞罕坝的绿色奇迹应如满天繁星般在中国大地上跃动。
这是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塞罕坝的林海无言而坚定地守护在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端,它汹涌深绿的松涛,伴着“林场愚公”塞罕坝人代代相传的信仰和执着,涌向更远的远方。(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住建委)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塞罕坝 绿色 奇迹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