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莫让“隐孕”酿女性职场“扶不扶”现象

2017年09月12日 14:42 | 作者:王羡古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日前浙江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向媒体吐槽了一件“糟心事”。一位女性应聘者在面试时隐瞒了自己的婚育情况,顺利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可是才入职三天,该女员工就告诉主管自己已经怀孕要保胎休息,整个怀孕期间经常请假,而产假一结束就辞职不干了。可以想见企业负责人有多么郁闷,企业为其支付工资和社保花费不菲,可该员工在一年多时间里却几乎没能为公司创造任何劳动价值……

诚然,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女员工怀孕生产都是应该受到保护的,这也绝对不应该成为用人单位“歧视”女性员工的理由和借口。但是,我们也应该从企业和单位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一些问题,探究为什么女性在就业时越来越难得到公平待遇。如上述这种情况,女性应聘者选择“隐孕”来谋求入职,本身就是一种“欺骗”,而在享受孕产期间的所有福利待遇后便甩手走人,更是有违职场中的“诚信”。

就像企业负责人所说,正是这种“隐孕”现象的增多,才让用人单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进而在客观上影响了其他女性在求职时得到公平的待遇。很多企业和单位对于女性员工孕产休假原本是持包容和理解态度的,可要是求职者纷纷“隐孕”或者入职后生完孩子就走,谁来保证企业的利益?久而久之,职场中又怎会不形成相应的“潜规则”来应对这种现象?

这就好比近年来屡屡引发争议的“扶不扶”现象。有老人在街头跌倒,要不要扶?这原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更不应该引来人们的纠结和踌躇。然而,正是因为极少数人借此“碰瓷”,才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让许多人即便面对真正需要帮助者也没有勇气上前扶上一把。由此而带来的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坍塌和缺乏,更是给整个社会和不同群体之间带来了“裂痕”和“伤口”。所谓“坏人变老了”让多少老人蒙冤?又让多少传统美德因此而消失不见?

有鉴于“扶不扶”酿成的苦果,整个社会有必要在“隐孕”彻底引爆用人单位和女性应聘者之间的信任危机前未雨绸缪。狼来了的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再四,一旦女性应聘者为了自身利益越来越多地采用欺骗的方式来对付招聘方,透支的将是整个女性从业群体的“诚信”。而不论从社会舆论还是法理层面,也不应该把这种欺骗行为纳入相应的劳动保护之中,否则损害的将是那些正常应聘求职的女性的利益。

保护女性应聘者的合法权益,不应该成为少数不遵守游戏规则违背诚信者手中的筹码,更不能建立在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侵害上。应聘者诚意待人,招聘者以诚相待,彼此之间多一些诚信和互谅,少一些猜忌和阴谋诡计,才能为所有女性打造一个公平就业的良好环境!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女性 隐孕 现象 职场 扶不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