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悦读 悦读
如再读一次大学你会怎么度过 写给18岁的穿越留言
编者按:又到9月,又有百万年轻人——其中多数刚刚18岁——成为大学新鲜人。这是人生的新起点,又是人生岔路口。眼前的路通往四面八方,置身其中,可能难免如身在庐山、不识真面。有些事情,总是要等过去之后才能看清——但等到那时,可能又有悔之晚矣的遗憾。
为了给新人提供关于大学生活的一点参考,我们找来几位来自不同专业不同行业的“过来人”,跟他们聊了一个话题:如果时光倒流,可以再读一次大学,你会对穿越的自己讲些什么建议或教训?
所有受访者也同样是年轻人(都在25岁上下),他们的人生经验可能没有那么丰富,回答也详略不一,但我们相信,这些答案都足够真诚。
------------------------------------
相信我,一帆风顺不是一件好事情
大学要从选专业开始说起。回想我最初选择专业的时候,也没有太多了解,看报纸上“亮红灯”的专业就果断放弃。当时自己喜欢生物和化学,在高中班主任的建议下,选择了跟他儿子一样的专业(后来我知道他儿子转专业了)。不管怎么说,至少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还记得大一期末有转专业的机会,那时候因为自己成绩不错就不想转,而忘了学专业的初衷。现在觉得,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更应该抛开成绩,去问问自己的心。
刚上大学,生活方式和高中完全不一样,每个人可以选择非常不一样的业余生活,有一类人是长期在自习室的专职学霸,如果热爱科研,我觉得无可厚非;如果只是为了考个好成绩拿奖学金的话,我觉得时间花得不值。还有一类人参加各种社团、班级活动,我就是这一类型的。但是自己感觉这需要一个度。我现在回想,其实当时在这个过程中,是有点迷失自己的。而且那个时候希望得到的比别人多,也确实得到的比别人多,这样一来,我的心态就成了“只要我努力,我就应该得到更多的机会”。其实我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事情是不那么公平的,很多时候我是站在了幸运的那一边。你付出的多,结果可能不如预期,这时候你收获了什么呢?收获的是一种心态。这话听起来有点教条,但是很实在。因为心态这东西也是一个慢慢历练的过程,一帆风顺不是一件好事情。
开始进入大学的时候,我性格是偏柔弱的,军训的时候我去竞选班级联络员,其实想法很简单,就是想锻炼自己,后来就当了班长。再以后就向高年级的同学取经,参加经验交流会,然后就被各种想法冲昏了头脑,拿奖学金、参加社团、学英语……其实还是源于内心的迷茫以及自己没有坚定的主意。如果有自己的想法,就不要去羡慕别人的生活,自己的生活不是给别人看的,舒心就好。我到现在也做不到这一点。
另外,如果大学里是一枚真学霸,第一,不要装成一枚伪学霸,比如答得非常好,考试后却说自己考砸了之类;第二,学霸要好好对身边的“学渣”,能帮的就帮一把,待到“学渣”毕业时,你就懂了。学霸与“学渣”之间的友谊有些时候你是无法想象的。
其实会玩的人也会学
学弟/学妹你好,我们未曾谋面,我也不知道你的性格特征怎样,无法预测你将面临的处境,所以只能根据我仅有的一些经历给你讲一点过来人的想法。不一定都适用于你,有些问题能思考一下其实就很棒了!
关于专业
不知道你选择的专业是不是你自己喜欢的,但就算是你喜欢的,我也会建议你利用大学的资源多去了解一下别的专业,多扩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比如可以选修一些其他专业的课程。因为以后不论你做什么,都不再是一个领域的问题,在今天跨学科显得越来越重要。具有各个方面的知识储备,能避免一些低级错误,我更看重的是,一个领域有一个领域的思维方式,这样你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能够相对全面一点。
关于人际关系
如果你能和班级或者系里的同学把关系相处好当然最好,若你觉得和他们之间有距离,不要轻易地觉得自己有问题,也不要论断别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也是不一样的,尊重别人的选择。有机会可以多参加一些学生会或者社团的活动,它们不是浪费时间,参加这些活动也不是为了可以加分(有些高校为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有相应的加分政策)。最好是你可以通过这些认识更多的人,扩大自己的社交网,同时发展一个自己擅长的领域,最终你也可以通过这些外在的活动更好地认识自己。这些都是课本上永远无法学到的内容,也将成为你最珍贵的财富。当然,和朋友之间难免逃不了“比较”,但不论怎样都请记住,你的价值不是建立在别人之上的,和过去的自己比有进步就是最大的进步。另外,不需要那么努力地赢得所有人的喜欢,能够照顾到大多数人的感受,做自己就好。
关于父母
步入大学,你接触的同学都来自五湖四海,各自父母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也都各不相同,不论你觉得自己的父母比别人的父母好还是差,都要记住,你的父母作出的选择是出于对你的爱。另外,读大学时如果远离父母,记得和他们多一些沟通。
关于自己
其实了解自己也是大学一个很有意思的方面,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可以养成记日记或者周记的习惯。思考一下,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整理一下学到的内容,会让你对事情的认识深刻很多。
关于玩
花合理的时间用于学习,高效地完成就好,不要看到别人在努力心里就怀疑自己。剩余的时间多出去认识一下这个世界,接触一下社会。其实会玩的人也会学。
关于爱情
进入大学很多人会开始尝试恋爱,没有对错之分,顺从自己的心就好,但是女生要记得适当地保护自己。
这是我暂时能够想到的方面,希望你能够享受大学的时光,好好珍惜这段美丽的时光。
重要的事说三遍:GPA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GPA(绩点)很重要,GPA很重要,GPA很重要。因为我是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读博,所以只能从这个角度告诉你,GPA很重要。
大学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模式跟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大学里,自学程度和你最终的成绩几乎是成正比的。当然你可能会觉得都上大学了,何必以分数论短长,但请相信我,如果你想在专业的路上走得远,理论学习便是最要紧的地基。如果说得功利一点,你毕业后面试(工作、读研)的重要材料之一便是你大学4年的成绩单,GPA会把你这4年的学习状态展露得一览无余。曾经有个申请美国博士的同学,GPA偏低,面试时老师问“大学是不是只顾着玩儿了?”
入学伊始,各个社团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迎新活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周围看起来跟自己一样普通的同学原来有超出自己的本领。当大家陆续在班级、在学生会、在社团找到自己的位置时,当大家每天都带着不一样的新鲜见闻回寝室时,请你像以前一样相信自己。如果觉得某个社团的某个位置跟自己很契合,那就不要看别人参加不参加,你参加就好;如果没找到合适自己的,那就索性做个“无组织无纪律的”也很好。这些看起来热热闹闹的活动,在我看来,不过是大学的点缀而已,主次颠倒是要付出代价的。
内心的独立和强大很难,但很有必要。我觉得,在大学里,做人云亦云的事简直太简单了,而做自己想做的事很难。比如说,你想在寒冷的冬天早晨坚持早起,有可能室友都在赖床;比如说,你想每节课都不落下,可能周围的好友都在讨论怎么逃课。这个时候,我希望你能保持一颗强大的内心,去肯定自己的选择,并付诸实践。有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怎么自己那么努力,结果还跟别人差不多,相信我,如果结果还没有达到你想要的,那么它就是正在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前进,请给它一些时间和耐心。
最后,无论你有什么梦想,不要放弃(注意我没说不要轻易放弃),你还年轻得很,做什么都还来得及。
我曾以为自己再也不会喜欢“学习”了
如果能穿越回刚上大学的2009年,我会揪着耳朵跟自己说:忘了过去吧,现在你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多向大家学习呀!
过一段时间,我会再去揪自己耳朵:没错!大家是很优秀,有人擅长唱歌、跳舞、玩各种乐器,有人英语口语特棒,有的长得很漂亮……别忘了你也不差呀,没有必要因此自怨自艾!每一个人的起点和成长环境都不一样,硬要放在同一个坐标系,那种比较没有意义!难道忘了生物老师提醒N遍的“做比较实验要控制单一变量”吗?
如果能跟自己多说几句,那就是:
多读书,读经典(窃以为这条适用于文科生、理科生,男生、女生)。别一看到“世界名著”“××经典”就觉得它们面目可憎,这说明人家是经受住了N辈读者考验的“硬通货”。读书这事儿,有时候像是逃避现实,有时候是开眼界(尤其是对于“世界那么大而你没钱去看”的学生党)。而且,大学时那种随心所欲乱翻书的状态,实在是千金难买的奢侈品。
找机会去参加公益活动。这样不会陷入狭隘的自我中,还坚定地以为那就是全世界。
在大学的开头两年,我以为自己再也不会喜欢“学习”了。后来终于明白,“学习”不是一个狭义的概念。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无论是参加一项运动、了解一门语言、研究一个学科,还是炒一个菜,都需要学习才能掌握。而且要持续为之努力,千万别信任何“速成”。不然的话,之后的N年你会间歇性地后悔:哎呀,要是我当时学了××就好了……
最后,特别想对8年前的自己说:跳出当下的生活想想诸如“为什么活着”的人生问题不是坏事,但是不要再陷入到“大学学这些课程有什么用”“人生有什么意义”“我想这些又有什么意义”的死循环中。关于生命问题,有很多条探索路径。有些问题在当时当地想不明白,是因为阅历、知识和智慧都太少。别着急,继续积累,等到机缘成熟,就会豁然开朗。
如果这些问题让你显得跟周围的人不太一样,不要给自己贴上“不正常”的标签,因为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再强调一遍,想得多不是错,但是不要“空想”和“干着急”,要去为自己贫瘠的大脑和生命补充营养。继续读书、实践、思考,那样你会像磁铁一样,慢慢吸引出越来越多的同类。
今天的编程决定了4年后的输出结果
韶光易逝,且行且珍惜。如果说中学生涯意味着做不完的试卷考不完的试,那么大学意味着独立、自主与开放。再也没有家长或者老师追着赶着让你学习,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模式,这正如编程,人人都是“程序猿”,4年之后输出的结果也是五花八门。有的人穿梭在图书馆与自习室,成为学术达人;也有的人辗转于世界500强,成为名企的预备兵;当然,也有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对自己的床爱得深沉,浑浑噩噩就走出了校门。所以当你踏入象牙塔之前,即使没有明确的目标,也请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因为一旦走错了路,你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去纠正,有的甚至无法回头。经历了那么多“痛苦”的学习生涯,好不容易换来了自己做主的机会,珍惜时光,不要回首这4年时,只留下遗憾。
专业学习,请当断必断。面对择校择专业,你可能迷迷糊糊听从亲朋好友或者家长的建议,想当然地提交了一个。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进入高校之后感到迷茫,甚至遇到学习障碍。这时,请当断必断。如果可以继续,那么全力以赴,缩小差距;如果不能前行,那么果断舍弃,另寻所爱。一般大二有一次调换专业的机会,如果你发现自己真的难以忍受现在的专业,请果断另选专业,千万不要等到大学毕业时才醒悟。
梦想可以照进现实,但请注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每年都有各种机构评出“最好找工作的十大专业”“薪酬最高的十大专业”等,很多人也基于此而作出选择。但请注意,光鲜亮丽的背后有常人不知的辛酸苦楚。法庭上威风凛凛的法官、言辞犀利的律师,背后有你看不见的翻阅、背诵法条的深夜;摩天大楼里帅气、美丽的白领,背后有你看不见的无数个加班夜;校园里知识渊博的教授,背后有你看不见的为了科研而大把脱落的头发……同时,请注意,数据上显示的“年薪百万”是中层管理者的平均水平,而你只是一个大学新生,期望值不要那么高。梦想与现实有差距,而差距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我要是再上一次大学 绝对不熬夜了
大学里重要的事,首先,当然是学习,必须是学习,绩点必须刷上去,英语必须不能扔,专业书要多看,多看专业书!不是教材!是经典著作!如果实在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就转吧。转专业的代价就有点大,所以要谨慎,但是如果实在不喜欢也不要因为犹豫害怕而错失机会,要不然……代价更大。
然后是社团活动。多参加活动,最好有一个愿意长期参与的社团,多结交朋友,不要荒废时光。还有一些要提醒的细节:不要睡懒觉,不要熬夜,自律。我要是再上一次大学绝对不熬夜了。
只要不虚度时光,比如整天玩手机、睡懒觉、玩电脑、打游戏、看剧,其实怎么都没问题(真的很容易一玩手机、电脑,一整天就过去了)。
无论去哪儿 都不要宅在宿舍
关于大学,每个过来人都有很遗憾的事情。高中读的很多对大学的憧憬文章大多说大学生活多么轻松多么精彩,但事实上,进入大学最不可忘却的就是“努力”。努力学习拿奖学金当然可以,混个绩点拿毕业证也没问题,前提是一定要过得充实,我想天天泡网吧打游戏或者看电视剧,恐怕是没有充实可言的。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得精彩;无论去哪儿,都不要宅在宿舍。希望毕业的时候,回首4年,不会有太多碌碌无为的感觉,这样就够了。
你羡慕别人时 别人也在羡慕你
建议:1.多出去逛逛。2.大一大二好好玩,大三大四好好学。3.觉得迷茫就想想:我要干啥,我能干啥,我在干啥。4.走自己的路,不要羡慕人家,因为人家也羡慕你。5.平时可以留意学校的“小广告”,可以得到很多社团活动信息。
大学啊,反正都有大把的时间,不如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人谈恋爱,有人玩游戏,我就是喜欢出门逛逛。我参加了很多社团,文学社、棋牌社、话剧社、自行车社,暑假还去过福建山区支教、骑车去过西藏……后来读研时也加入了话剧社和公益宣讲社,去小学、社区、工厂讲课,讲医学基础知识、儿童性教育、营养学等。收获嘛,就是可以跟人谈笑风生,吹牛不用打草稿。本来就自信,现在更自信了。
还有一点就是,千万别后悔。没有路是白走的,即使有遗憾,那也能接受,都忘了。
多读点书,广泛地读
多读点书,广泛地读一读,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专业外的。多运动一下,把身体锻炼强壮。同时再多经历一下各种事情,心理素质更好些。
当然,说了这些估计刚入学的同学们也听不进去,能听得进“老人言”的毕竟是少数。刚入学嘛,先随心所欲一阵子吧。
后记
大家的建议中有看起来矛盾的地方:有人强调成绩的重要性,有人觉得无所谓;有人看重社团活动,并且乐在其中,而有人并不赞成……
上述每一条建议,都是受访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成长经历给出的,必然各有侧重,也不存在绝对的“正确”。实在不必单拎出某一条尺度去衡量自己、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而自责,当然也不必因为自己尤其擅长某一方面而眼高于顶,那会绊住前进的脚步。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祝各位大学新鲜人勇猛地撞开未来之门。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雅娟整理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再读一次大学 18岁 穿越留言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