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南水北调:让北方近一亿人喝上长江水
南水北调:让北方近一亿人喝上长江水
砥砺奋进的五年·重大工程
它,让黄河与长江“握手”,让湖北丹江口与北京密云水库“拥抱”,让受水区近1亿人喝上长江水;它,要越过数百条河道、千余条道路、数十次横穿铁路,其规模及技术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可借鉴。
它就是南水北调工程。“工程通水后,东线工程已经完成4个调水年度的通水任务,中线工程连续两年多不间断地供水,经受住了各种工况的考验,充分证明了工程质量是可靠的,运行是安全的。”9月15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书记、主任鄂竟平表示,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远超预期,工程建成通水后,沿线已有近1亿人喝上了长江水。
截至9月中旬,仅中线工程已累计向华北地区输水96亿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市5310万人。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调水工程技术体系
9月中旬,记者来到郑州以西参观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穿黄工程。
邙山脚下,长江水通过暗涵从黄河河床底下布置的两条隧洞,以每秒118.7立方米的流量,与黄河主流呈十字交叉,安全向北流去。
这个全长19.3公里的工程,可谓集水利技术创新于一身,开创了我国的数个第一:第一次采用大直径隧洞穿越黄河底部,第一次在我国水利史上采用泥水平衡加压式盾构进行隧洞施工,第一次应用双层衬砌的结构。穿黄工程创造了76.6米深的井壁地连墙施工和单头一次性掘进3450米精确贯通等多项国内纪录。
穿黄工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穿黄管理处处长韦国虎给记者讲述施工的惊险故事,仍心有余悸:盾构机进洞最艰难最危险,始发时发生少量漏水,为保住盾构机,项目负责人冲在一线,在泥浆里指挥将漏水点补上,最终顺利始发掘进;盾构机在掘进1200米时,刀具磨损停机,国内外专家进行技术论证,中方人员坚持自己的检修方案,即带压进舱更换刀具和修复刀盘。
“我们为了打通穿黄工程的800米退水洞,花了整整5年。”水电十一局三分局党委书记高海成回忆说,由于施工地段都是非饱和性土壤,就像在牙膏里打洞,在建筑史上少见。技术人员采用了简易盾构法和高压注浆法,“工程质量很好,没出一点儿事”。
据了解,建成2908公里的东中线一期工程,完成土石方近16亿立方米,如果按1平方米断面筑堤,大约可绕地球40圈。
鄂竟平介绍,技术研究人员破解了膨胀土、高填方、穿黄隧洞、大型渡槽、丹江口大坝加高等一系列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调水工程技术体系。
新添一条华北地区“母亲河”
“郑州市用上了丹江口的水后,水垢减少,口感变甜,水质安全更有保障,达到二类水标准。”郑州柿园水厂厂长马建华告诉记者。
目前,河南省37个市县、河北省80个市县用上南水北调水。南水北调来水现在成了北京、天津市的主力水源,成为纵贯京津等华北地区新的“母亲河”。以北京为例,目前,南水北调水已占北京城区日供水量的73%,南水供水范围已基本覆盖北京中心城区、丰台河西地区和大兴、门头沟等新城,以及昌平、通州部分地区,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由原来的100立方米提升至150立方米,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
目前,天津中心城区、环城四区以及滨海新区等14个行政区市民用上了南水北调水,形成了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的新供水格局。
遏制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
9月14日,记者来到北京密云水库,恰逢今年向密云水库输水工作结束。“由于抽引南水北调水入密云水库,使水库蓄水量自2000年以来首次突破19亿立方米,提高了首都水安全的战略储备。”密云水库管理处主任胡明罡说。
随着南水进京,多年来超采严重的密云、怀柔、顺义水源地,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得到遏制。2017年4月,平原区地下水埋深比2016年同期回升0.36米。
东线工程投入使用后,充沛水量也使山东平原区地下水位较去年同期上升0.18米。(科技日报记者 陈 磊)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工程 南水北调 长江 江水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