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中国中铁建工集团东非公司海外发展纪实
2013年3月25日晚7点,中铁建工集团职工张和平目不转睛地盯着《新闻联播》中习近平主席出访坦桑尼亚凭吊中国专家公墓的画面。随着镜头的移动,张和平泪流满面,急切地在墓碑上寻找父亲张德山的名字。
作为铁道部建厂工程局(中铁建工集团前身)的技术工程师,1970年,张德山和5万多名中国中铁援外人员奔赴坦桑尼亚援建坦赞铁路。因为医疗条件落后,张德山积劳成疾,长眠在坦桑尼亚的土地上。永远陪伴他的是一同奋斗牺牲的68位战友和象征着和平与友谊的坦赞铁路。
50年来,中国中铁建工集团东非公司(CRJE)沿着前辈走过的路,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收获了成长,更收获了友谊。
使者相望
非洲有句谚语,河有源泉水才深。
中坦友谊源远流长,坦赞铁路就是标志之一。从铁路开建时起,中坦人民便在发展振兴的道路上相互支持、真诚合作,结下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兄弟情谊。
50年来,坦桑尼亚一直有这样一群中国人,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们从未离开;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他们都是相望于道的友谊使者;无论肤色与民族,他们“人生乐在相知心”。他们就是中铁建工集团东非公司的员工们。
2012年建设地标大厦项目时,杰明西还是一名钢筋工学徒。他绑钢筋的技术都是项目经理刘黎明手把手教出来的。现在,杰明西已经是一位带领近百人队伍的专业分包商了。尽管分别已久,每次见到刘黎明,他都会紧紧握住师傅的手不愿松开。
东非公司厨师丁方玉在坦桑尼亚一待就是14年,期间带出了几十位外国徒弟。如果您到非洲旅游,吃到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地道的中国菜,很有可能就是丁师傅的徒弟们做的……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东非公司通过1名中国工长带几名当地技术工人的模式,培养出一大批技术过硬的“当地工匠”。目前,坦方施工一线90%以上员工都是本地工人。
走在坦桑尼亚的大街上,向路人打听CRJE,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像介绍自家人般骄傲地讲述他们眼中的CRJE。每次坦桑尼亚发生自然灾害,东非公司也是第一个冲在前面。
2015年当地部分地区遭遇洪灾,东非公司副总经理周泽君坐镇一线,成为总统特别顾问,为救援队提供抗洪救灾解决方案,还自带多部发电机、专业抽水设备,配备车辆到现场救援。由于成功挽救了多位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周泽君一线指挥的大照片登上了官方媒体的头版头条。满含热泪的获救居民们激动地紧紧拥抱着周泽君,大喊着:“Asante(斯瓦希里语“谢谢”)!Asante!”
建者不拔
老子云,“善建者不拔”。东非公司就是这样的善建者。
东非公司成立之初曾依靠速度和价格优势在坦桑尼亚建筑市场迅速站稳了脚跟,但甲方很少把强调舒适与精细的人居工程合同交给东非公司,因为在他们眼里,“中国人做的工程不行”。东非公司下决心改变这种看法,他们要干好工程,铸造精品,让外国人见识真正的“中国品牌”。
“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只要坚持住,我们就一定有机会证明自己!”时任东非公司市场部副部长的史渊回忆说:“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尤其是在建乞力马扎罗宾馆之前,我们承建的都是普通工程,急需一座标志性建筑证明自己。”
乞力马扎罗宾馆开标前,东非公司提前组织力量加班加点开展设备、材料、劳工等全方位的市场调查,耗时数月制作了一尺多厚的投标书。但是,由于几家欧洲公司的阻挠,阿联酋业主禁止中国企业参加。眼看所有努力就要付诸东流,史渊没有灰心,他穿着印有CRJE字样的T恤苦苦等待在业主酒店的大堂里,只为见上对方一面,再作一次努力。史渊的执着最终打动了业主,也赢得了参与竞争的机会。在两轮12天的谈判后,东非公司一举签下价值2000多万美元的乞力马扎罗宾馆和桑岛宾馆两个项目。从此,东非公司打破了西欧承包商对当地高端建筑市场的垄断。
东非公司一直把追求卓越建筑品质作为打响企业品牌的金钥匙。2003年,年仅27岁的胡波来到桑给巴尔岛,成为凯宾斯基度假村工程的项目经理。“这是我们在桑岛的第一个项目,也是第一个高端酒店项目,工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形象和未来的发展。”胡波说。作为总承包商,胡波要领导来自新加坡、新西兰、英国和阿联酋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勘察、设计、装饰团队。为协调好这支队伍,高质量地完成工程建设,胡波建立了每日例会制度协调各方进度,现场解决建设问题。他还专门组织中国员工学习涉外礼仪及各国风俗习惯,提升大家沟通交流的能力。经过努力,东非公司以过硬的施工质量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也赢得了合作方与业主的尊重。
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中国工程”到“中国品牌”,东非公司不仅为坦桑尼亚建设了一大批地标性建筑和民生工程,还为当地建筑市场带去了中国标准和中国技术,树立了行业标准和规范,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2009年、2011年、2014年,公司3次荣获坦桑尼亚最佳外资承包商奖,打破了该奖项一直被西欧公司独揽的局面。
行者无疆
随着时代的变化,东非公司也完成了从“坦赞铁路精神继承者”到“丝路精神践行者”的蜕变。
坦赞铁路建成后,中国在当地留下了500多人的专家组负责坦赞铁路的维护工作。1994年,主管部门决定撤销设置,大批技术专家回到国内。然而,中铁建工集团却决定留下来,继续闯荡海外市场。目前,他们的业务已经拓展至集投融资、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维护运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涉及铁路、公路、市政、大桥、港口、民用建筑等多个领域;市场范围也从坦桑尼亚拓展到整个东非地区,为把东非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新支点贡献力量。
尼雷尔基金会广场项目就是这样一个多方合作、“金融+建筑”跨产业融合的典范。
该项目启动于2013年。当时,东非公司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合作,获得了2200万美元的项目前期融资。这是世界银行投资支持的第一个南南合作项目,也是世行投资的第一个中国和非洲合作项目。项目的成功具有很强的开创性,受到了世行内部的广泛关注,也为东非公司优化海外运营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范例。
如今,东非公司更加注重本土化发展,在坦桑尼亚和乌干达都注册了法人公司。“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我们将企业盈利更多投入到当地发展中。”中非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特别是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东非公司乘势而上,积极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坦桑尼亚五大基金会、坦桑尼亚国家房地产公司及多家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展开合作,推动海外市场发展向更多领域延伸。(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齐 慧 通讯员 梁 秦)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东非 非公 中国 坦桑尼亚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