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从废弃荒芜到一房难求——浙江温岭海边石屋变迁记
新华社杭州10月6日电 题:从废弃荒芜到一房难求——浙江温岭海边石屋变迁记
新华社记者王俊禄
“快看,太阳出来了!”伴随着游客们的欢呼,中秋节后的第一缕阳光打在这片海边石屋上,斑驳的石墙顿时散发出光芒。
面朝着浩渺的东海,渔家庭院里的野花开得正艳。在浙江温岭石塘镇五岙村,“双节”期间石屋的房间持续爆满,一些地理位置最佳的房间,不少人甚至提前一个月预定还订不到。而这些石屋在几年前,则是被废弃在海边的渔民老宅,多年来随着海风的侵蚀,日渐荒芜。
海风拂过错落有致的石屋墙壁,带来了渔村特有的咸腥味儿。石塘是浙江一个有名的渔业乡镇,居民在历史上大多从闽南迁徙而来,闽南民宿风情与海洋、阳光和石屋结合,造就了这片石屋的独特风味。据介绍,当地数千间石屋,都是由五颜六色的花岗石构成。不单因为此地山丘多石,石材还可以防海洋潮湿气体的侵蚀和夏季猛烈的台风,历史上更能帮助当地渔民很好地抵御倭寇和海盗。
据当地学者考证,这些石屋景观价值独特,颜色多彩,连成片非常漂亮,多年传承而来的渔村文化底蕴很深,生活积淀也十分厚重,发展特色旅游前景可期。
最先看上这片石屋的是一些艺术爱好者,陈斌就是其中之一。他于2014年率先租下这里的几幢石屋,身边的艺术家朋友一起帮忙设计,设计意图是既让游客住得舒适,又让石屋保持原生态的面貌。
这片曾荒废了十多年的村落,陈斌决心把它改造成心中向往的桃花源。石屋、石墙、石磨、石台阶、石餐桌、石栅栏……新理念打造出的“流水人家”石屋民宿显得别具一格,18栋年代久远的海景石屋,构成了独特的山、海、石文化气息。
陈斌说,这里面朝大海,可以跟渔民一起出海打鱼,可以帮厨娘择菜烧火,做猪肉饭,瓦罐炖鸡,或看大海晒太阳,下沙滩踏浪捡贝壳。在这里有听海看海的石屋,有果园可耘,有花圃可惦念,有海浪可濯足,往来者隔着篱笆干杯。
从无到有,由粗到精,如今这里已经建起了近20家精品石屋民宿。随着沿海绿道和其他旅游项目的开发,围绕着阳光(sun)、大海(sea)、石头(stone)、沙滩(sand)、航海(sailing)、渔船(ship)、运动(sport)、渔歌(song)、海岛(island)“9S要素”的“阳光石塘·石屋民宿”旅游品牌也日渐明晰。据不完全统计,去年石塘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12亿元。
石屋让这个海边小镇声名日隆,中国美术学院写生基地,太仓市美术家协会写生基地,温岭市美术家协会写生基地相继在流水人家民宿设立。而大奏鼓、小人节等特色海洋文化进一步丰富了石屋的内涵,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当早起,呼吸着海风吹来的新鲜空气,听着山鸟欢快的晨鸣,看着海面上冉冉升起的红日,或者在忙碌一天后,独坐在露台,看着海面渔火点点,一轮明月徐徐升出海面,初时通红,渐变橘黄,最后洁白高悬天空时,内心就变得更平和更宁静。”陈斌的微信日记,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和向往。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石屋 海边 浙江 废弃 荒芜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