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中国天眼”首次发现多颗脉冲星 有助发展星际导航

FAST望远镜在满天繁星下呈现出的美丽景观。 新华社发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0月10日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确认发现了多颗脉冲星,这是我国天文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
FAST工程副总工程师李菂称,FAST调试进展超过预期,并已开始系统的科学产出。目前已经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通过国际认证。
脉冲星导航实验卫星(XPNAV)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解释,脉冲星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并为航天器星际航行提供精确导航。而前不久离世的FAST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则说过,这只巨大的“天眼”,甚至能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研究脉冲星有助获得重大物理学答案
脉冲星是一种高速自转的中子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产生。它的密度极高,每立方厘米重达上亿吨。脉冲星自转速度很快、自转周期精确,是宇宙中最精准的时钟。正因如此,脉冲星会发射一断一续的周期性脉冲信号,就好比转动的灯塔发出忽明忽暗的光。
这一特殊“本领”,让脉冲星在计时、引力波探测、广义相对论检验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李菂说,脉冲星具有在地面实验室无法实现的极端物理性质,对其进行研究有望得到许多重大物理学问题的答案。
据中科院科普公众号“科学大院”介绍,对脉冲星进行观测,不仅能够研究脉冲星自身的极端物理状态,还能对星际介质、银河系磁场、引力波等目标进行研究。
50年来, 天文学家已经观测到2700多颗各种类型的脉冲星。因为脉冲星的特殊性,诺贝尔物理学奖两度授予了与脉冲星有关的发现(1974年度,发现第一个脉冲星;1993年度,发现第一个双星系统中的脉冲星,并利用它很好地验证了引力波辐射理论)。
6颗被确认 未来有望发现毫秒脉冲星
国家天文台介绍,FAST已经探测到了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经过国际合作,例如利用澳大利亚64米Parkes望远镜进行观测认证,首批认证了两颗脉冲星:一颗编号J1859-0131(又名FP1-FAST pulsar #1),自转周期为1.83秒,据估算距离地球1.6万光年;一颗编号J1931-01(又名FP2),自转周期0.59秒,据估算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两颗脉冲星分别于今年8月22日、25日发现。
另有4颗脉冲星也通过了国际射电天文台认证,具体参数结果还在分析中。
宇宙中有大量脉冲星,但由于其信号暗弱,易被人造电磁干扰淹没,目前只观测到一小部分。国家天文台表示,具有极高灵敏度的FAST望远镜是发现脉冲星的理想设备,未来有望发现更多守时精准的毫秒脉冲星。
研究宇宙起源、发展星际导航
脉冲星的自转周期极其稳定,准确的时钟信号为引力波探测、航天器导航等重大科学及技术应用提供了理想工具。“脉冲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子星的内部结构和辐射机制,”脉冲星导航实验卫星(XPNAV)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子星是恒星死亡的遗迹,知道其内部结构和辐射机制,就可以知道恒星和宇宙的演化,从而推测恒星的过去、现在,甚至预测未来。”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布的两颗脉冲星自转周期都是秒级的,如果后续能够发现毫秒级的脉冲星,有望用于航天器导航。
“就像我们在地面需要导航,航天器在宇宙中就像汪洋中的船,更需要导航,比如指引它们去火星等其他星球。”该负责人说,目前航天器导航是通过地面发射电磁波实现的,未来利用脉冲星可以实现航天器在宇宙间自主导航,导航精度也可能更高。另外,脉冲星的研究也有望对探测引力波做出原创贡献。
去年11月10日,我国发射脉冲星导航实验卫星。当时报道称,脉冲星导航技术成功以后,可以对卫星的位置进行跟踪测量,届时将长时间不再需要地面测控站的测量。
■ 延展
继续调试两年面向国内外学者开放
国家天文台曾表示,FAST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观测范围“可达宇宙边缘”。与世界著名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的灵敏度提高了约10倍;与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相比,FAST的综合性能也提高了约10倍。
FAST落成时,因脉冲星研究获得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约瑟夫·泰勒曾亲赴现场,“这是世界一流的望远镜,期待它能给人类带来更多重要的科学发现。”他说。
昨天,澳大利亚Parkes望远镜科学主管乔治·霍布斯在成果发布会现场表示,FAST逐渐产出成果,是目前国际天文学界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
国家天文台表示,接下来的两年FAST将继续调试,通过国家验收,面向国内外学者开放。同时进一步验证、优化科学观测模式,催生天文发现,力争早日成为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设备。
FAST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生前曾说,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员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 背景
FAST以前中国望远镜未见脉冲星
1967年,科学家在行星际闪烁观测研究中,偶然发现一个时隐时现的射电脉冲源,其周期非常稳定,每隔1.3373秒记录一次脉冲信号,科学家将其取名为脉冲星。
脉冲星属于高速自转的中子星,最快转动的周期能达到毫秒量级,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天体。所以,脉冲星可以作为天然实验室,检验极端物理环境下的物质运动规律。比如验证强引力场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效应,以及引力波等现象。
FAST去年9月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FAST工程由我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从预研到建成历时22年,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FAST核心科学目标就是搜寻和发现射电脉冲星。人类迄今已发现2700余颗脉冲星。但在FAST问世以前,中国望远镜从未捕捉到新的脉冲星。
新京报记者 倪伟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中国天眼 脉冲星 FAST望远镜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