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你花在睡觉上的时间为何越来越少?
睡眠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时间足够、质量好的睡眠可以给你带来一天的精神抖擞。相反,长期的睡眠时间不足、质量差将会给你的健康带来危害。现在,很多人每天睡眠时间正在逐渐减少,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睡眠不足呢?
全球变暖让人们的不眠之夜增多
中国睡眠研究会2015年发布的数据表明,1900年以来,人们的日睡眠时间以每年0.71分钟的速度递减。即我们当前的日睡眠时间比1900年减少了1.5小时。芝加哥大学2006年作的一份调查显示,相比20世纪70年代,人们的平均睡眠时间减少了1个小时,大概是6个小时左右。
6个小时已经够少了,但科学家预测,由于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人类睡眠时间还会继续减少。
在《科学进展》杂志6月16日发表在网上的一篇论文中,供职于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尼克·奥布拉多维奇和同事预测的,随着全球气温升高,烦躁不安的夜晚会增加,尤其是夏季。他们发现,拥有或有钱使用空调的可能性较小的穷人,以及更难调节自身体温的老人也许会受到严重影响。他们预测气候变暖后,人类的睡眠会减少。
研究人员早就知道晚上太热或太冷都可能影响一个人的睡眠,但没人想到要去问,气候变化带来的全球变暖可能会给人类在这方面带来什么影响。作为一名政治学者,奥布拉多维奇博士研究的领域是气候变化及其可能会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为了计算未来气温升高的影响,他求助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收集的数据。该中心在一项调查中让人们回忆前一个月的睡眠情况。果然,他在某些城市发现了气温升高和民众反映的睡眠受到干扰之间的关联。
研究发现,如果允许全球排放继续保持在高位,预计不眠之夜的增加会超出人们正常的经历。根据研究人员的计算,到2050年,每100名美国人一个月预计会增加六个不眠之夜。据他们估计,到2099年,每100人一个月辗转难眠的夜晚会增加到14个。
奥布拉多维奇承认,对前一个月睡眠情况进行的调查会受记忆力变化的影响。更权威的研究需要把很多人放在一个睡眠实验室里并控制温度,以便观察发生的情况。他说:“这些理想数据根本不存在,它们的收集费用高得吓人。”这项研究更大的缺陷或许在于,我们不可能知道100年后的人类社会是什么样子。在那个世界里,没有空调的人会有多少?
30年后大多数人的睡眠时间或减少到5小时
环境因素在改变着人们的睡眠,但人也在适应环境。美国杜克大学的生物学博士David Samson发表的论文指出,相比21种灵长类动物,人类7小时的睡眠时间基本只有它们的一半。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的一项睡眠理论认为:随着睡眠效率的提升,人们的睡眠时间会变得越来越少。睡眠质量才决定着一切。
美国睡眠医学学会(AASM)成员Raj Dasgupta博士预测,到2055年,大多数人每晚的睡眠时间将从8个小时减少到5个小时。仅仅这5个小时的睡眠,仍然能满足正常的日常生活所需。
所以相较于睡得更多,不如追求睡得更好。这其中的关键点,在于睡眠效率的提升。虽然时间减少了,但人们的睡眠质量却提高了:花更少的时间入睡,却到达了更深的睡眠层次。
这在一少部分人身上体现得更明显。大部分人一晚需要七八个小时睡眠时间,以维持身体机能良好运转,但有些人似乎需要的睡眠时间更少。而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遗传变异。
一般认为,人的睡眠和觉醒过程,受到两套机制的调控,一套是控制近昼夜节律的生物钟,另一套是调控睡眠需求的睡眠内稳态。这两套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我们什么时候睡,睡多久,睡得怎么样。
在这两套调控机制中,一个叫DEC2(又叫BHLHE41)的基因发挥着特别的作用:它的表达受到生物钟的调节,表达出的蛋白质是一类转录抑制子,能够反过来抑制生物钟的核心调控元件CLOCK和BMALL1,最终影响人的睡眠时长。
2009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徐璎研究组发现,DEC2蛋白上的一个氨基酸替换突变会导致人们呈现“睡得少”的表型。在入睡时刻相差无几的前提下,携带这个突变的人所习惯的平均睡眠时间,仅仅是每天6.25小时,比同家族中不携带这个突变的人(平均每天8.06小时)要短得多。
想多睡会儿睡前先放下手机
但这样基于基因图谱上的研究似乎很难服众,毕竟无所不能的智能手机和遍布各个角落的Wi-Fi让人们越来越舍不得、越来越难以入睡。提高睡眠效率并不是一个非常容易达到的境界。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晚上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容易造成睡眠紊乱,因为这些设备发出的蓝光会减少有助眠作用的褪黑激素的分泌。
休斯敦大学眼部光学学院研究人员让22名年龄在17至42岁之间的志愿者在两周里每天晚上照常使用电子设备,但在睡前佩戴三小时防蓝光眼镜,结果发现,他们的晚间褪黑激素水平整体上升了大约58%,上升幅度甚至超过服用褪黑激素补充剂带来的变化。志愿者感觉睡眠质量改善,入睡更快,整体睡眠时间延长。
研究人员说,最大的蓝光光源是日光,但大部分基于LED灯的设备也会发出蓝光,“人造蓝光”会激活对褪黑激素有抑制作用的内在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从而干扰睡眠。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成年人,随着触摸屏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不少孩子才两三岁就开始学着玩。英国一项研究显示,那些每天玩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幼儿,睡眠时间要少一点。
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英国《科学报告》上发表文章说,他们采访了715名家有三岁以下幼儿的家长,发现75%的孩子每天使用触摸屏电子设备。其中,6至11个月月龄的孩子中有51%有此习惯;25至36个月月龄孩子中这一比例高达92%。
研究人员询问这些孩子的睡眠模式,发现每天接触触摸屏的孩子晚上睡得更少、白天睡得更多;整体而言,孩子每多玩一小时的触摸屏设备,睡眠时间就少15分钟左右。
研究人员蒂姆·史密斯告诉英国广播公司,对于每天有10至12小时睡眠的幼儿来说,15分钟似乎不算多,但对于儿童早期发育而言,“每一分钟的睡眠都很重要”。
相比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关于电子设备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研究十分滞后。他建议可参考幼儿看电视规则:规定每天使用时间上限,确保充足户外运动时间,睡前一小时内最好禁止使用。
研究带头人、眼科专家丽萨·奥斯特林建议人们睡前少用电子设备,如果一定要用,就在设备上安装蓝光滤镜,或佩戴防蓝光眼镜。(记者 任志方 整理)
编辑:赵彦
关键词:睡眠不足 全球变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