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陕西延川:“一村一品”致富经 美丽乡村脱贫路
新华社西安10月4日电(记者张骏贺)一大清早,稍道河村的许多村民就忙活起来。有的在自家院落里翻新院墙,有些在葡萄园旁边的路上搭建葡萄销售点。“我们村的葡萄品质好,都用农家肥,个儿大,酸甜也刚好。”56岁的村民梁永俊在路边的摊位上,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串串葡萄打包装进篮子。
稍道河村是陕西省延川县杨家圪坮镇的一个小山村,村子依山而建,两边河岸全是石头,方言称为“石稍”,因此而得名稍道河。
种了5亩葡萄,养了近100头猪,两年前已经脱贫的梁永俊,从那时起便成了稍道河村脱贫致富的榜样。他说:“现在政策好,村里给村民们的葡萄园修建了停车场和销售点,日子肯定是越来越好了!”如今他也合计着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葡萄采摘园。
不远处,55岁的张凤新正在为自家的葡萄采摘园修剪枯叶。谈起生活的变化,他说:“政府给我们的葡萄园装了防雹网,换水泥杆,销售点也快建好了,现在全村有200亩葡萄,村民光景一天比一天好。”
除了自家的葡萄园,作为稍道河村老支书,张凤新也一直盘算着带动村民致富。于是,他流转了一些在外打工和无劳动力家庭的零散土地,闲置土地经他种植葡萄和管理后,逐渐成为丰产的葡萄园。去年一年收入就到了13万元,预计今年能达15万元。“好多人现在开始回村里发展了,一年葡萄和养殖收入比外面打工赚得多了,以前哪有这么好的事儿!”他说。
“今年村里正在发展葡萄采摘园,村民开始自己动手修起了农家乐,翻新自家的院子,想更好地留住游客。现今,村子已经成为闻名全县的优质葡萄采摘村。”稍道河村第一书记冯呼呼说,曾经的稍道河村没有主导产业,种植、养殖等传统农业被称为无规模、无特色、无前景的“三无村庄”,工业更是空白,村民仅靠零碎种植及外出打工来赚钱养家。
近年来,稍道河村在传统苹果、养殖产业的基础上,坚持“一村一品”葡萄特色产业,逐渐形成了“以果带畜、以畜提果、果畜结合”的循环产业模式。村民的葡萄生意火起来了,日子也由此开始变得“甜”起来了。
去年以来,稍道河村在葡萄种植大户的带动下,新种植了葡萄100亩,从安排专人调苗、技术培训栽植、送水泥杆到村,政府全程参与,在技术和资金上给予双扶持。同时,邀请专家对果农在技术上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通过整合扶贫资金,每亩补助1200元,有效地为贫困户发展葡萄产业解决了后顾之忧。
延川县委书记张永祥介绍,通过科学规划,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模式,促进了以水果、设施蔬菜、畜牧、中药材等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专业村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据统计,仅2016年延川县的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就达到28个,总户数5889户,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0830元;一个专业镇总户数6480户,主导产业收入1780万元,乡镇农业总收入达到3279万元。截至2017年上半年,新发展市级专业村18个,专业镇1个,一村一品发展规模、促进农民增收比重大幅增加,已经成为带动脱贫致富的一个关键举措。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葡萄 一村一品



IMF总裁说全球经济增长趋缓但不会陷入衰退
英国寻求进一步推迟“脱欧”
东京目黑川两岸樱花盛开
埃及总统与联合国秘书长商讨中东地区局势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