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中国石化形成 石油工程五大核心技术
近日,从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获悉,通过5年多持续攻关研究,该院培育了非常规油气工程技术、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海洋钻完井技术、特殊储层改造技术和提高采收率工程技术等5大核心技术,这标志着中国石化页岩气工程技术、超深井钻完井工程技术走在了国内前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国页岩气规模化开发和超深油气藏产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路保平说:“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保障勘探开发、引领石油工程技术发展为己任,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和保障体系,形成了多元化的科技创新体制,以需求问题为导向,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技术链,培育发展了五项核心技术系列。”
这五大技术分别是:非常规油气工程技术突破水平井提速、体积压裂等技术难题,形成了以水平井钻完井、网络压裂和产能评价等系列配套技术,具备水平段3000米、垂深4000米水平井钻完井和30段以上分段压裂设计与技术支持能力,为涪陵页岩气勘探突破和100亿方产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突破了钻井提速和安全钻井技术瓶颈,建立了钻井地质环境因素描述和优化设计方法,形成了复杂地层优快钻完井配套技术,具备8000米以上超深复杂地层钻完井设计与技术支持能力,保障了公司在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及海外深层油气勘探开发需要,成功钻成了亚洲垂深第一深井马深1井(8418m);特殊储层改造技术研制了耐高温交联酸体系、多级分段压裂工具及配套工艺,具备碳酸盐岩、致密砂岩、薄油藏等低品位储量储层改造设计与技术支持能力,促进了低品位储量的动用;提高采收率工程技术建立了超深水平井轨迹设计及控制方法,形成了超深水平井、大位移水平井钻完井关键技术,具备垂深7500米超深水平井和位移5000米大位移井钻完井设计与技术支持能力,为元坝和顺北等地区的增储上产提供了重要支撑;海洋钻完井技术建立了深水钻井风险和浅层地质灾害识别评价方法,开发了低温钻井液和水泥浆固井技术,初步形成了深水钻完井工程设计和安全钻井等技术系列。
同时,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高度重视工具仪器等产品研发,先后成功研制井下工具40余种、油田助剂45种,打造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殊钻井、复杂地层固井、井下工具3大品牌技术和特色技术系列。其中,特殊钻井液技术形成了超高密度、耐高温、强抑制等钻井液系列,创出了钻井液密度的世界最高纪录;复杂地层固井技术形成了超高密度、低密度和高温高压胶乳防气窜固井等技术系列,水泥浆性能指数保持领先;钻完井工具形成了固井、压裂和钻井提速工具系列,高端尾管悬挂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已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级滑套、泵送桥塞、水力喷射等压裂配套工具,形成了可溶解、全通径系列。射流冲击器改变了传统破岩方式,钻速平均提高40%以上。
五年来,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科技人才质量和队伍素质显著提升。围绕人才通道建设、用人、聚人三大重点,打造了一支初具规模、专业齐全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搭建科研和实验创新平台,建成了“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和“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和一个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检测实验室,建成“中国石化固井与完井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石化页岩油气钻完井及压裂重点实验室”两个中国石化重点实验室。
下一步,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计划到2020年建成具有自身特色与较强创新能力的科研院所,持续提升5项核心技术满足油气高效勘探开发需求,持续打造3项品牌技术引领技术发展,持续推进10项特色技术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不断提升石油工程技术对油气勘探开发的保障力,显著提升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技术 工程 形成 石油 油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