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新闻 大会新闻
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农业科技创新”集体采访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刘羊旸、韩洁、董峻)十九大新闻中心21日就“农业科技创新”主题举行集体采访,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何中虎,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魏灵玲,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副所长沈玉君,江西省安义县种粮大户凌继河五位党代表现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怎样的发展和进步?唐华俊说,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一些重大品种和技术方面都有很好的进展,一些设施技术在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快,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推广,创新推广转化模式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也进一步深化。
在回答如何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这一问题时,唐华俊表示,要在基础和原始创新上进一步加强,在技术方面加强研发,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以及区域性的技术集成方面。我们将按照新的要求和部署来全力补短板,在短板领域集中力量、加强突破、加强研究,力争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小麦育种取得了哪些进展?何中虎说,小麦前沿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比如基因组学、基因编辑等,有些领域可能还处于领先水平。同时,育种专家培育了100多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质绿色的新品种,其中有6个新品种年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华北北部小麦的灌溉,全生育期的灌溉由过去的4次至5次,现在减到2次至3次。我国的小麦育种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
如何促进设施农业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魏灵玲说,在科研方面,我们一方面注重自主创新和原创的技术突破,在智能化的设施装备、植物工厂、农业的物联网技术、营养液栽培等方面做了很多科研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搭建国际化、开放的科研平台,推动我国设施农业基础性研究的发展。在成果转化领域,我们尝试把科学院的科研成果和农民走通“最后一公里”。
在回应如何解决有机肥推广问题时,沈玉君认为,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但由于使用不便等原因,有机肥在推广上存在一些问题。十八大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带动有机肥的利用。在绿色发展新的理念下,我国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目前研究出适合我国不同区域特点的一些种养结合的技术模式,包括研发了一些高效的有机肥产品以及技术装备等。相信今后农业绿色发展的力度还会继续加大,有机肥的利用将会得到更好推动。
在回答如何解决种粮效益问题时,凌继河说,对一线农民来说,好的粮食品种能大大提高收益。以前我们种普通大米每斤卖到两块钱,现在好品种大米可以卖到十八块钱一斤;以前想吃好米要从外国进口,现在中国自己种的米更好吃、更香、更有营养,粮农收入也增加了。(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 集体采访


英国鸣礼炮庆贺小王子诞生
史上首位虚拟球童诞生 患病小球迷实现梦想
土耳其5.1级地震已致39人受伤
3名中国游客在埃及北部车祸中遇难
雅典市出任“2018年世界图书之都”
马克龙展开访美行程
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第一个文物标本
多伦多市政广场降半旗悼念汽车撞人事件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