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心向未来 同心向未来
海外知名华人学者热议十九大折射的中国观

【聚焦十九大】(十九大时光)海外知名华人学者热议十九大折射的中国观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电 题:海外知名华人学者热议十九大折射的中国观
作者 周乾宪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4日在北京闭幕。多位旅居海外的知名华人学者高度关注中国未来长远战略布局,并向中新社记者阐释了他们透过十九大所观察到的中国观。
时代观:“新时代”需要新的指导思想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表示,新思想聚焦的是中国基本实现小康后“决胜全面小康”,乃至实现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是中国“富起来”和“强起来”时代的指导思想。
“中国走的这条路符合自身国情和所处的时代要求。”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政治和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曾敬涵称,中共领导人的时代战略眼光,以及相关的系列举措,使中国人对国家道路的选择越来越自信,有助于增强凝聚力。
美国纽约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熊玠表示,“中国梦”“民族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都是中共在新时代的新目标,将推动十九大后中国的持续发展。“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绝非空谈,在新的指导思想下,实现指日可待。”
发展观:强调全面性与平衡性
从“中国梦”到“精准扶贫”,从“四个全面”到“五大发展理念”,从“一带一路”建设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十九大报告中,“全面”的理念随处可见。
郑永年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突破在于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和制度建设,更强调发展的全面性与平衡性。比如,精准扶贫让所有人共享改革和发展的红利。
熊玠表示,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新论述与新观点,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法治中国”“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等都将开启新征程。
他还说,以物质基础改革为特征的前三十多年改革已经奠定了基础,中国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规划中国未来精神文明的建设。
国际观:彰显全球视野与大国形象
曾敬涵认为,中共十九大释放出将在更高水平与起点推动对外开放的信号,这在逆全球化思潮涌起的背景下尤为可贵。
郑永年称,十九大提出的改革与发展议程以及自我革新做法,将在解决好自身问题的同时,为破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华人学者、国际政治学教授俞力工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让发展中国家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便车”,彰显了中国的全球视野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英国鸣礼炮庆贺小王子诞生
史上首位虚拟球童诞生 患病小球迷实现梦想
土耳其5.1级地震已致39人受伤
3名中国游客在埃及北部车祸中遇难
雅典市出任“2018年世界图书之都”
马克龙展开访美行程
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第一个文物标本
多伦多市政广场降半旗悼念汽车撞人事件遇难者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