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韦青:数字化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

2017年10月25日 10:34 | 作者:韦青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彩C2017-10-25zx1201_P_1_754_2274_1079_2605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不仅在国内,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反响。一时间,研究习近平同志的十九大报告,跟进每天新闻发布会的内容,成为人们的日常。对于科技界的朋友们而言,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科技和创新的论述更成为大家争相讨论的话题。

最近有关人工智能的热烈讨论,促进了整个社会学习新兴技术的热潮,但由于个别观点的片面引导,也让广大社会群体对于技术的未来产生了不少疑问甚至迷茫。要想理解当今科技发展的特点,我们需要了解数字化的进程及其影响。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我想就此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纵观人类发展史,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每当社会进入一个巨变的时代,人们就开始倾向于探究事物的本源。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情况太复杂了,枝节过多,不从根源着手,根本无法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当今的时代,确实变得越来越纷纭了,各种思潮,各种观点,各种技术,各种模式,此起彼伏,各领风骚若干年。若从技术的发展角度看,数字化浪潮,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比如,数字化音乐的崛起,以及数字化音乐代替模拟化音乐的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早在十几年前,就为现在的实体与虚拟经济之争,埋下了伏笔。读者中应该有传统黑胶唱片的使用者,不管是曾经还是依旧,很多人应经历过从磁带、到CD、到MD、到数字播放器、再到现在直接用手机听音乐的历程。大家是否想过,是什么驱动用户不断改变音乐的消费习惯。我的总结是三个因素:效率提高,成本下降,使用方便。而这正是数字化技术的核心优势,源自数字化的本质。

什么是数字化的本质?以一个固定容积的容器盛装石子为例来说明。一个杯子可以装下10颗一定粒度的石子,如果我们把石子打碎,同样的杯子可以装几粒石子呢?根据打碎后细粒度的不同,应该能装下相当于原来打碎前的15颗,也可能20颗,或者更多的石子。能在同样大小的容器中装下更多物质的原因是细粒度改变了,它的盛载效率也改变了,也就更高效了。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数字化进程首先带来了效率的提升,其衍生结果是在保持同样质量前提下的成本下降。

这种成本优势,我们可以借用小说《三体》里的名词,称之为是具有“降维打击”能力的成本优势。理解了第一点之后,第二点就容易理解了。大家知道,软件作用的发挥,就是以数字化为前提的。一旦某种内容、某种流程,能够被数字化后,软件的力量就有了施展空间,也就可以进入“软件定义一切”的场景,除了效率的提高,还加上了灵活度的提高,既便宜,又方便。而非数字化的产品或服务,如何与之竞争呢?

到了这一步,我们就可以开始探讨实体经济如何与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手段深度融合的话题了。虚拟经济利用的是“数字化”这个“利器”,同时也是“公器”,那为什么我们自己不用呢?有人可能会说,实体经济无法虚拟化?是。但我们不要混淆了虚拟化与数字化的关系:数字化是手段,虚拟化是其表现形式。这就引出了下一个话题: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本是美国密歇根大学迈克尔·格里菲斯(MichaelGrieves)教授于2003年在讲授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课程时引入的,现在成为工业4.0的主干思想,同时被Gartner顾问公司每年发布的权威科技潮流报告HyperCycle(技术成熟度曲线)列为尚处萌芽期,但又是名列2017年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的关键技术。数字孪生的本意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将实体存在完全数字化后映射在一个虚拟空间,从而可以利用软件技术操作这个数字虚拟孪生体以达到更高的效率和灵活度,并从虚拟空间反向影响实体空间的存在,以达到实体/虚拟同步高效演进的目标。其中用到了物联网、大数据、AR/MR、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是实体经济与虚拟化结合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从上述的演绎,科技必须以人为本,为人类所利用,才可产生巨大的贡献。而人类只有充分了解并理解了科技的内涵之后,才能够游刃有余地利用科技的优势。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十九大 数字化 人工智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