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杨洋:“乡建和乡愁一个都不能少”
——走进贫困村的海归女博士杨洋
伴随着树山村清晨的鸡鸣,杨洋吃过亲手做的蛋炒饭,走进村小学升级改造工地,忙活了一个上午。下午,她来到苗木种植基地,跟村民边修剪苗木边聊聊家常。买了一点水果和补品,晚上她又带着两个同事去探望腰部扭伤的村民,嘘寒问暖。当三人回到寄宿的村委会办公室总结完当天的工作,已是深夜12点。
身为一名驻村扶贫干部,这样忙碌的一天对杨洋而言已是司空见惯。1年前,她放弃了日本乡村顶层设计师的工作,回国加入了碧桂园扶贫队伍。在这之前,她已在日本待了9年并在千叶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杨洋驻村扶贫的地方名为树山村,地处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西牛镇西,是一个聚集着300多户人家的革命老区村。这里四面环山,曾经只有一条曲折的羊肠小道蜿蜒到村外。
42岁的李洋东生于斯长于斯,对于树山村的曾经历历在目。山多地少且30公分以下都是黄泥土,唯一的经济来源是麻竹笋,下雨天还经常发生山体滑坡,村民的日子极其艰难。7年前的树山村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一个外来人口,村民们住在自建的土坯房里,走着泥泞的道路,人畜混居。
人们很难相信,“满地都是钱”的广东竟然会有这样一个“老少边穷”的地方。2010年,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亲自选定树山村作为企业帮扶点,开展新农村建设。通电通水通路通网,盖起乡村小别墅,打造苗木种植产业,6名碧桂园扶贫干部驻村与政府一起开展产业扶贫和整村改造。
杨洋出生在江西一个设计世家。去年11月,她第一次走进树山村,看到一排排整齐的乡村小别墅。感觉这跟自己追求本土特色的乡村建设理念不合而生气的杨洋也很快发现,村民的意愿就是想住城里那样的新房子。
了解到扶贫项目小组是在尊重和保护当地文化的基础上,对所有住房进行了升级改造,修缮了有百年历史的碉楼,建立了养老院,保留了部分老建筑。“不应该一刀切,只看结果,还应该看过程。”有了更多了解后,今年2月杨洋正式入驻树山村,跟村民们一起共建乡村。
“洋博士”下乡村,村民们一开始并不看好。“一个留学生跑到穷山沟来发展,是不是脑子有点问题?”李洋东和大多数村民抱着这样的想法。杨洋也发现,村民们对自己不信任,小小的个子,一个黄毛丫头,她没法服众。
“把这个地方当家,把村民当家人。内心坦荡的人才能照亮别人。”她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学客家话,跟大家一起干农活,炒一个菜送给村民吃,给每个人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李洋东发现村民们很乐意跟杨洋讲话,“因为她说话很温和,有问题会委婉地跟我们交流。”
现如今,曾经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苗木种植产业产出已超2000万元,户均增收约6万元。李洋东是第一批参与苗木种植的村民,现在年收入达到8万元。乡村环境改变了,还有挣钱的出路了,开始有更多的人愿意留在村里,外出的人也愿意回村里看看。老人们觉得,“这个村子的根留住了。”
尽管树山村已经脱贫,但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对此,杨洋有信心,公司给了足够的平台和支持,最重要的是找准方向。树山村世代以种植麻竹笋为生,衍生出众多麻竹笋产品,有着树山村人延续发展的竹文化。杨洋打算以此为基础,挖掘打造树山村独有的文化,这是目前她和团队正在做的事情。除此之外,培训基地和展览馆的建设、老房子的修缮改造、学校的升级改造、通过产业带动农户产品走入市场……这些都是树山村扶贫新一阶段的工作,要活化村落,孕育出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
“乡建和乡愁一个都不能少。”一个具有内生发展动力、“守得住文化,记得住乡愁”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杨洋越来越接近自己的梦想。她打算在完成树山村新一轮升级改造后,带父母过来看看自己参与的工作成果,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颜若)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杨洋 山村 贫困 海归 博士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