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投资商沦为阶下囚 “赛龙之死”背后的共青城转型难题

2013年,共青赛龙迎来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永华 摄
10月30日,有媒体发布《创始人离奇被捕,深圳赛龙突死之谜》,称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曾经的明星企业——共青城赛龙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共青赛龙”)创始人、实际控制人代小权被非法拘禁,共青赛龙也因抽贷及多方阻挠重组而导致企业失败,文章还直指2013年任职共青城副市长的詹政向代小权索要不当利益,并非法打击报复代小权。
共青城,这座成立于2010年的新城瞬间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第二天,共青城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予以回应,詹政也接受媒体采访,给出不同版本的叙述。
随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前往共青城等地采访,试图透过共青赛龙之死的“罗生门”,探寻当地政企关系与招商引资生态。
2010年一场招商引资开启赛龙与共青城的“蜜月期”
代小权与共青城发生联系,源自江西2010年的一场招商引资活动。
公开资料显示,代小权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博士,曾在诺基亚芬兰总部工作6年,并参与华为第一代手机技术研发,其创立的赛龙通信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下称“深圳赛龙”)主业为手机研发,以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的模式为海外及国内的手机品牌商提供研发和生产方案,摩托罗拉是其主要客户。
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共青城市正式成立,辖区面积308平方公里,总人口19万人。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无论土地面积还是人口数量共青城都是一座小城。
手机产业是共青城瞄准的目标。共青城商务局一位干部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手机产业带动效应大,深圳赛龙是手机生产企业,处于行业下游,当时他们认为带动效应会很大。
代小权的代理律师谢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2010年,江西省一位领导带队去香港招商引资。在这次招商引资活动中,共青城的主要领导向深圳赛龙的副总经理介绍了共青城的情况,希望深圳赛龙去共青城投资。后来,这位江西省的领导与共青城的主要领导都曾与代小权面谈,欢迎深圳赛龙去共青城投资,给的政策也比较优惠。代小权觉得,有省市两位领导出面,可以放心去投资,就在共青城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把原来在富士康的代工生产线迁到了共青城。
为“迎娶”深圳赛龙,共青城的“彩礼”颇为丰厚。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获得的投资合同书补充协议显示,在税收上,共青赛龙投产之日起3年内,除享受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外,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共青城政府从专项资金中给予80%的奖励扶持,之后5年减半扶持,共青赛龙高管两年内免个税。
融资扶持力度也大。共青城开放开发区管委会通过银行或融资平台为共青赛龙解决两亿元融资信用额度。
在用地方面,共青城按4万元/亩提供500亩工业用地,并提供200亩优惠商业用地,共青赛龙还可在共青城创业基地的标准厂房内免费租用一年约1万平方米的电子标准厂房和办公配套用房。
2010年,赛龙正式落户共青城,双方开启一段“蜜月期”。
媒体报道称,从共青赛龙2010年10月开工运营到2013年6月,生产并出口的各类型智能手机创汇3.3亿美元,实际完税近6000万元人民币,应获国家给予的出口退税额1.5亿美元。稳居共青城纳税第一大户、创汇第一大户,江西省九江市创汇第二大户。代小权还当选了九江市政协常委。
共青城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给出的数据也显示共青赛龙的飞速增长:从2010年到2012年,其营收规模分别为3.54亿元、10.88亿元、20.18亿元。虽然净利润并不高,但也保持增长态势,分别为0.07亿元、0.19亿元、0.68亿元
前述商务局干部介绍说,共青赛龙高峰时,有员工3000多人,更重要的是它还带来了配套的几十家企业,“工业区那个时候很红火,周边开餐馆的,开摩托车的人都很多。”
共青城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重点支持赛龙通信与摩托罗拉合作,研发智能手机,开拓国际市场,力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上缴税收2亿元以上。”
2013年“由盛转衰”,代小权沦为“阶下囚”
但一年后却风云突变,共青赛龙迎来转折点。
“201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3亿元,净利润-4.01亿元。 ”共青城市委宣传部官微发布的文章给出的原因是,“由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公司,导致赛龙失去市场,2013年初,赛龙生产经营急转直下,财务状况极度恶化,陷入经营困境,并于2013年10月全面停产。”“据统计,截至目前,共青赛龙尚欠江西省内各家银行等市场主体7.36亿元。”
对于共青赛龙为何在2013年“由盛转衰”,代小权方面并不认可上述说法。谢民律师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企业经营有风险,业绩有波动也很正常。“代小权告诉我,2013年,摩托罗拉被收购,确实导致共青赛龙有几个月业绩下滑,但是他已经找到了新的订单、新的市场,华为的订单量就比较大。我后来也拿到了当时华为给赛龙的订单凭证,赛龙有约10亿元订单在手,存货5亿元。如果银行不抽贷,共青赛龙完全可以好好地经营下去。”
据媒体报道,“2013年10月,共青城金融机构以赛龙公司订单缩减为缘由突然收紧放贷,共抽减‘赛龙系公司’5亿元人民币贷款。”
江西南昌一家小贷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共青)赛龙的第一笔过桥贷款就是我的钱,3000万元。”他说,2013年7月18日,工商银行共青城支行行长赵卫东把代小权介绍给了他,并称代小权有一笔3000万的贷款“要倒一下”,代小权借了他的钱还给银行之后,银行再放贷给代小权。其与代小权签订的还款协议显示,这笔贷款年利率为9%。他未曾料到的是,这笔钱至今未能要回来。
谢民律师说:“摩托罗拉订单减少与银行抽贷都不是共青赛龙后来死掉的根本原因,关键是共青城政府把代小权控制起来,他失去了人身自由,不能经营企业。一家企业的主导人、实际控制人不能经营了,而且长达两年,这家企业怎么会不破产?”
陷入困境的共青赛龙在此后数年中挣扎求生,历经5次重组均告失败,代小权也于2015年1月17日在深圳被实施异地抓捕,罪名为“逃税”,截至目前尚未获得人身自由。
代小权的亲属代理人陈昌寿说,代小权一案二审原定今年11月2日开庭,但已经推迟了。

共青城工业园一角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永华 摄
“三特书记”黄斌的共青城往事
在代小权一方看来,黄斌是共青赛龙“由盛转衰”的关键。
2013年6月,黄斌任九江市委常委,兼任共青城市委书记。同年11月,被指向代小权索要不当利益的詹政挂职共青城,任副市长。江西财经大学官网2013年12月发布的消息显示,詹政挂职共青城副市长之前,为该校金融学院证券系的一名讲师。任职共青城后,在共青赛龙的处理事宜中,詹政拥有一票否决权。
谢民律师说,黄斌一上任就到共青赛龙视察,“半年后,代小权就被拘禁了。关键人物就是黄斌。代小权跟我说,詹政曾经找他要股份,黄斌还亲自提过这个意思。代小权始终没同意。”
代小权方面质疑,黄斌与詹政之间早就存在朋友关系,并联手在赛龙事件中试图获取不当利益。
代方并未能就这种说法提供依据。而詹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来共青城任职之前并不认识黄斌。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获得的多个独立信源称,詹政与黄斌的弟弟是大学同学,詹政与黄斌也颇为熟悉。
在江西官场,黄斌可谓名声显赫,曾被人称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事、特别有激情的“三特书记”。当地企业的一位管理人士说,“他确实很拼,凌晨干活也是常事。”黄斌的强势在共青城也是众所周知。该人士说,因修建大学城需要拆迁一大片坟地,“一般人肯定干不了,可是他很快就把地平掉了。”
“三特”光环下的真相却让人震惊。据新华社报道,黄斌平时最爱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打着招商的名义与公司老板在一起,收受公司老板巨额贿赂。黄斌的妻子与一些老板打得火热,大肆收受他人钱财,社会上人送外号“叶姐”。
当地商界有人评价说,主政一方的黄斌被一些老板围猎,其手中的权力成为别人手中的猎枪,而中枪者不乏前往共青城投资的企业家。来自苏州的张卫荣是第一批到共青城投资的企业家之一。2009年9月,张卫荣的江西启维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共青城投产。一年后,张卫荣将企业全部股权转让给江苏人顾三官,但未能收到5000多万元股权转让款,并陷入长达3年的纠纷之中。
2013年9月,张卫荣起诉顾三官,冻结后者5000万元资产。“但是黄斌让这起民事经济纠纷骤然生变。”张卫荣说。
张卫荣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有知情人士向其透露:“黄斌插手了这件事,身为九江市委常委,他直接冲到九江市某司法部门负责人办公室拍桌子。”
2013年9月26日 ,共青城公安人员前往苏州刑拘张卫荣,其涉案罪名是抽逃注册资本。张卫荣说,共青城一位副市长此后陪同法官解封顾三官被冻结的资产。
2014年12月,共青城法院以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两项罪名判处张卫荣有期徒刑18年。该判决书承认:“证据有瑕疵。”
张卫荣上诉,九江中院发回重审。2016年1月,共青城法院判处张卫荣有期徒刑2年,罪名是虚开发票。张卫荣说:“从抓我到两次判决,每次罪名都不一样。 ”
在被实际拘禁约900天后,2016年3月25日,张卫荣回到苏州老家,“原来经营的三家企业都倒闭了,只好在家里卖螃蟹。”
2016年5月,黄斌不再兼任共青城市委书记。2016年8月19日,江西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发布消息:九江市委常委黄斌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
新华社报道称,黄斌到任共青城时,政府财政存款有12亿元,3年后黄斌离任时,政府负债高达79亿元。

共青城政府曾经寄予厚望的手机与光伏产业如今都遭遇挫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永华 摄
手机产业遇挫,光伏产业同样难以为继?
以“鸭鸭”羽绒服为代表的服装业是共青城立市之前的主导产业,“鸭鸭”曾高居我国羽绒服产业龙头地位。然而,至2010年共青城立市之时,“鸭鸭”已经陷入困境。2012年,“鸭鸭”被外地一企业收购。
张卫荣回忆说:“2009年3月,我去共青城的时候,当地除了鸭鸭,其他产业基本上一片空白。”
随着共青赛龙的倒闭,当地原本兴旺的手机产业集群也随之烟消云散,共青城从2010年起希望打造的手机产业遭遇重大挫折。
11月2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看到共青赛龙厂房门口杂草丛生,工业园区内一个可容纳数百人集体用餐的食堂内只有一位中年妇女,杂货店里竟然一个看守的人都没有。这位女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人都走了,都走了,就我一个人。 ”
一座城市曾大力扶持的主导产业,一家“下血本”引入的龙头企业,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波动。曾经确立的重要产业却在此后因各种原因遭遇挫折,这样的事情在共青城不止一次上演。
共青赛龙为龙头的手机产业受挫后,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汉能薄膜”) 一度成为共青城新的产业希望。
共青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谈及2014年经济成果时写道:“成功引进总投资350亿元的汉能光伏柔性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项目,创下了全省单体项目投资额最大的新纪录。”
江西本地媒体称之为“共青速度”:从接触到签约,仅花了22天时间;从签约到开工,只用了不到三个月。项目分三期建设,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00亿元,年缴纳税收20亿元,解决上万人就业。2014年8月28日,投资60亿元的一期薄膜太阳能光伏项目正式开工。
然而2015年5月,在香港上市的汉能薄膜被曝财务造假,其共青城项目随即陷入停滞。
共青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称,要全力推动汉能光伏、共晶光伏等项目投产达产。但在共青城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汉能光伏已不见踪影。
不过共青城官网现在依然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是当地主导产业,全力推进投资60亿元的汉能光伏一期600MW柔性铜铟镓硒光伏产品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汉能光伏、共晶光伏、欧唯诺光伏等以太阳能发电的新能源产业成为共青城经济发展的战略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把共青城建设成为江西新兴光伏产业基地,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
除汉能光伏外,以上提到的共晶光伏与欧唯诺分别是江西共晶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共青城欧唯诺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共晶光伏与欧唯诺曾是顾三官控制的企业,此人在共青城的另一家企业是江西同泰房地产有限公司,均一度持有90%的股权。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发现,欧唯诺在共青城工业园区的办公楼阒寂无人,紧闭的大门前灌木丛生,这里早已人去楼空。
而江西共晶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就是企维光伏。据了解当地政情的有关人士称,顾三官号称要在共青城投资80亿~100亿元打造光伏产业,获得了6000多万元财政补贴,还在共青城拿到了1500亩工业用地与500亩商业用地,并发行抵押债券5亿元。
据知情人透露,顾三官现在因行贿某落马官员已被限制出境,且债台高筑。
工商信息显示,2016年12月28日,顾三官将其在共晶光伏与江西同泰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均转让给了他人。
共青城“十三五”规划的提法是:激活共晶光伏。
据当地电力系统人士称,从当地企业用电量数据看,目前,共青城暂时还没有特别大的企业和大的产业。
共青城急需可以“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这意味着,招商引资依旧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之一。当《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与一位投资商一起前往共青城工业园区考察时,一家企业的员工说,园区里有一堆空房子,“政策上,租赁管委会提供的厂房前3年都不要钱。实际上,我们企业在这里七八年都没交过租金,每年还返税。”
园区管委会商务局一位人士说,只要是其他地方有的优惠政策,共青城都有。“如果真的来投资,你跟领导谈,有些东西是看不见的。”
共青城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称,2016年,共青城“新工业发展首战告捷”,全年新引进金酷智能产业园、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等重大项目35个,合同资金近200亿元。
在共青城新布局中,智能制造与石墨烯是新的龙头。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李永华 | 江西南昌、共青城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44期)
编辑:曾珂
关键词:投资商沦为阶下囚 赛龙 共青城转型难题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伦敦举行新春巡游庆祝中国春节
马来西亚槟城举办热气球节
“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
铁路职工坚守岗位 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好莱坞环球影城内的“中国年味”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英国议会下院将对“脱欧”协议替代方案进行辩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