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九三学社社员吴政卿:“干,就干出个样子来”

2017年11月14日 15:04 | 作者:张 璟 张振臣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1


他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颁奖;他是育成22个小麦新品种、拥有18个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小麦育种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一项,他育成的品种累计推广2亿多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00多亿元……他就是九三学社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委员会副主委、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丰优育种研究室主任吴政卿。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好的品种是丰收的关键,但育成一个好品种却并非易事。从事小麦育种30多年的吴政卿认为,“育成一个小麦品种一般需要5至8年,甚至更长,我们必须苦干、巧干、持久干才能成功”。事实上,吴政卿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30多年如一日,坚定信念,不管遇到多少困难,一定要在小麦育种的道路上干出个样子来。

从事育种工作,基本上都是露天作业,冬天冷,夏天热,手脚冻坏,晒黑晒脱皮是常事。“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卖炭的,仔细一看是农科院的。”吴政卿不认为这句话是在嘲笑农业科研工作者,他说,这打油诗就是我们工作的具体写照。“从事育种工作,就得有吃苦耐劳精神” 吴政卿说道。

想要把育种工作干好,光苦干不行,要苦干加巧干。巧干就是要选准方向,选准目标,用科学的方法干,要眼明、手快、腿勤。对此,吴政卿深有体会。

在吴政卿看来,搞育种一定要腿勤,要多跑试验田,了解试验情况,多下乡,了解生产情况,多跑企业,了解面粉企业的需求。因此,不管严寒酷暑,吴政卿一有时间就往田间跑,往企业跑,了解生产中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2004年的冬天异常寒冷,河南省有400多万亩小麦发生重度冻害,主要是早熟品种,站在田间地头,放眼望去,本该充满生机的麦苗变得像干草,甚至一把火就能点着。看着枯死的麦苗,吴政卿非常心疼。

“早熟品种的冻害问题已经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定要选出一个既早熟,冬季抗寒性又好的品种。”吴政卿思忖着。于是,吴政卿试验将早熟材料和抗寒性好的亲本进行杂交。经过多年选育,最终于2009年成功培育出“郑麦101”,不但熟期早,而且冬季抗寒性好,解决了早熟品种不抗寒的缺点,受到农民的一致欢迎。

长期的育种实践和经验积累,炼就了吴政卿的“火眼金睛”。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就是这样被吴政卿发现的。

在一次考种时,吴政卿发现一个小麦株系籽粒大、籽粒白,偏粉质,觉得像弱筋小麦,就进行了品质分析,果然达到了优质弱筋小麦标准。这个品种就是河南省审定的第一个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

“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育种就是一年又一年的重复工作,看似单调乏味,但只要耐得住寂寞,苦干、巧干,持久干,就能干出个样子来”。年复一年,吴政卿耕耘在田间地头,忙碌在农民中间,为培育优质小麦新品种挥洒着自己的汗水。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农业 小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