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梨树成为“摇钱树” 河北威县“小梨果”撑起扶贫“大产业”
新华社石家庄11月21日电(记者高博)“明年俺那两亩半的秋月梨就要进入盛果期了,种植技术上可不能出岔子影响了产量。”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草楼村65岁的梨农丁灵恩说。
初冬时节,草楼村所在的威县绿色A级梨产业园区里仍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不少梨农跟丁灵恩一样,正在忙着为梨树剪枝。对这里的农民来说,梨树就是他们的“摇钱树”。
去年丁灵恩家的梨树是第一年挂果,今年刚开始上产量,亩产就有3000来斤。丁灵恩告诉记者:“因是新品种,上个月梨还在树上时,就被山东的客商预订完了,收购价一斤能到2.8元,今年的收入比前些年翻了好几番。”
威县地处河北省南部的黑龙港流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里多是盐碱地,土地贫瘠,不适合种庄稼,村民前些年多以种植棉花为生。2013年初,林果专家、河北省林业厅退休干部曲宪忠经考察发现,威县西沙河流域的沙质土壤非常适宜梨树生长。此后,威县邀来国内多位林果专家,实地调查、反复论证,最终确定在该县西沙河流域建设实施10万亩梨产业带。
为提升梨产业发展水平,威县专门成立了梨产业园区管委会,统筹土地流转、农业招商、资金整合等工作。威县还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联合建设河北省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威县试验站,并在相关村镇配备了梨产业专职干部和技术人员。
威县洺河水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苏桂珍介绍,威县在发展标准化梨园时,从企业入驻开始,经过苗木繁育、起步建园、生产管理到包装销售、贮藏加工、市场物流等,都严格执行绿色A级生产标准。
“我们村产的梨可是‘阅兵梨’!”草楼村村支书王贵新说,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期间,威县梨果被选送到北京阅兵村慰问阅兵将士,经中国武警疾控中心食品检测室检测全部合格,荣获了“阅兵梨”的美誉。
威县为支持贫困村发展,在发展梨产业之初,将其作为一个脱贫产业来规划,实行“龙头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股份制扶贫模式,实现了“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挣红金”。通过“入主”梨园,目前入股群众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余元。
西沙河流域内的袁庄村是威县贫困人口最多的区域。2014年,袁庄村村民袁书洲将他家的5亩土地流转,并将领到的3000元扶贫款作为股金投入企业。“以前辛辛苦苦种棉花,到头来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土地流转了,每亩地有租金,自己还能在家门口打工,年底还能分红,年收入超过2万元没问题。”袁书洲跟记者算了一下收成。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威县打破了“棉花独大”的产业结构,梨果业实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威县梨产业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区引进陕西海升、河北秋月等龙头企业40余家,建立农民合作社95个,发展优质梨树面积10万亩。
威县县委书记安庆杰表示,通过打造绿色A级梨产业园,威县走出了一条平原县林业发展的新路子,激活了现代农业崛起的新引擎,这10万亩梨园不仅绿化了生态环境,还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2016年威县共退出贫困户5814户、13052人。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威县 梨树 产业 扶贫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