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把糟粕当精华,如此“女德”不道德
“男为天,女为地,女子就该在最底层”,“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老师还让学员徒手刷粪坑,边擦边说:我的心比它脏。这些雷人雷语,分外刺目,与整个社会大环境严重脱节。社会文明已经进步到现在这个阶段,居然还有这些愚昧言行的生存空间,让人震惊。
在他们眼里,点外卖就是不守妇道,做家务是女人的本份,听男人的话不容质疑,女人就是生育的工具、家庭的保姆、男人的附属品。在他们眼里,应该回到三从四德的年代。可是那是个什么年代?三寸金莲、贞节牌坊、女子无才便是德,有哪个不是浸润了女性的血与泪,有哪个不是建立在牺牲女性的权利的基础上的。
把这些女德粉饰为传统道德,把条条框框人为生造的“德”解读为女性天生就应该有的秉性,借助因果轮回、善恶相报的一些理论对女性进行洗脑。这是把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当成精华了,谈何道德。什么是女德,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强烈的歧视色彩,是男权社会里的专有名词,是性别不平等的产物。它从根本上说不是产生于内心对道德的追求,人性的进化,而是外界强加的,是一群人对另外一群人居高临下的审判。
更让人震惊的是一些女性身上的奴性。视频里的一些女性,不仅奉若圭皋,还深刻反省自己言行举止的得失,自觉不自觉地往自己身上戴枷锁。可是这种牺牲换来的家庭关系的和谐,女性要付出的代价则是沉重的负担和权利义务的不对等。
女德班死而不僵,受到一些人的追捧,说明,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并没有被清除。这导致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死灰复燃。也说明我们在保护女性合法权益上还有不足,导致男权思想蠢蠢欲动,导致一些女性无力解决家庭问题,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慰籍。
这虽然已经不是什么社会主流,甚至连细枝末节都算不上,可如果不能及时应对,它确实会对社会价值观起到歪曲的作用。
社会分工确有不同,家庭角色也有不同,但道德不分男女,对婚姻忠诚、对家庭忠诚、对家庭的责任不分男女。如果非要将家庭中男女的责任做个区分的话,女德,更应该讲的是对平等和权利的追求。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女德 女性 糟粕 精华 家庭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