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79.0%受访者感觉个人信息被泄露了
现如今,各种陌生电话、垃圾短信骚扰不断,往往电话、身份信息等留给一家机构后,转天其他机构的人就会给你打电话。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受访者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79.0%的受访者感觉个人信息被泄露了,受访者最担心基本身份信息(60.9%)、家庭住址(59.1%)、联络方式(53.7%)三种信息遭泄漏。打击泄露个人信息,69.3%的受访者建议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建设。
受访者中,00后占1.2%,90后占21.6%,80后占52.2%,70后占18.2%,60后占5.3%,50后占1.4%。
受访者最担心基本身份信息、家庭住址和联络方式遭泄漏
“个人信息泄露太常见了,一周总能接到几个骚扰电话,垃圾短信填满了收件箱,邮箱里是各种各样的开发票、贷款的推销信息,已经见怪不怪,却又无可奈何。”在某研究所工作的80后闫涛说。
日常生活中,79.0%的受访者感觉个人信息被泄露了,8.2%的受访者没感觉,12.8%的受访者不好说。
北京某高校大四学生徐玉在生活中很注意信息安全,从不连接公共WiFi,也不随意扫二维码,“但还是避免不了信息泄露,总能收到很多骚扰电话”。
个人信息在什么情况下容易被泄露?受访者指出扫描商家二维码(56.9%)、安装不明软件并填写个人信息注册(55.2%)和填写各类社会性质信息采集表(52.3%)是最容易泄漏个人信息的三种情况。其他还有:连接公共免费WiFi(49.4%)、丢失个人重要证件(45.1%)和随意丢弃带有个人信息的信息单(30.2%)等。
90后张赛赛感觉,很多老人对个人信息泄露没有很好的防范意识,“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次,一个商家在超市里进行扫二维码赠鸡蛋活动。我的一个亲戚在扫码参与活动后的第二天收到了各种骚扰电话。从那以后,我家老人再也不敢随便扫码了”。
对于个人信息泄露,70.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防范意识和警觉意识强;27.4%的受访者认为一般,略为麻木;1.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不具备防范意识和警觉意识。
“虽然大多数人防范意识比较强,但隐私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泄露了。我最害怕的是基本身份信息被泄露。他们可以用这些信息,‘帮’你办理各种会员卡,注册奇怪的网站。其次就是家庭住址,这是很私密的信息,却被一些网站轻易就曝光了。”闫涛说。
徐玉最担心财务信息和个人照片被泄露,“很难想象犯罪分子会利用你的财务信息做什么,有可能你的名下多出了几张信用卡,也有可能你的照片被放在交友网站上”。
调查中,受访者最担心基本身份信息(60.9%)、家庭住址(59.1%)和联络方式(53.7%)三种信息遭泄漏,其他还有:财务信息(48.8%)、工作单位(41.0%)、个人照片(39.1%)和个人行程(19.6%)。
59. 4%受访者建议在丢弃快递包装时涂掉快递单据中的个人信息
调查中,63.4%的受访者认为个人信息泄露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持有方出卖个人信息,60.0%的受访者归因于互联网信息安全建设滞后,47.5%的受访者认为是个人防范意识不够,45.9%的受访者指出信息监督机制不健全,41.7%的受访者认为是诈骗者手段高超,36.2%的受访者认为保护个人信息相关法律不完善。
闫涛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最主要的原因是信息被不法公司利用,从而造成信息保护不健全的情况。
中国电信集团某分公司建设部门主管李玉认为用户信息泄露严重,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人们的防范意识不够,随便连接公共WiFi,扫描商家二维码获取小礼品,或者随意申请会员卡,填写自己的电话和身份信息。其次,诈骗团伙的手段不断翻新,很多地方形成了集团作案,环环相扣,让受害者防不胜防。第三,目前监管还不够完善,仅依靠公司严控是不够的,还需要多个部门联动。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保护个人的信息安全?调查显示,59.4%的受访者建议在丢弃快递包装时涂掉快递单据中的个人信息,58.6%的受访者建议连接公共WiFi时不做任何支付交易,54.0%的受访者会在填写个人住址等信息时尽量模糊,49.4%的受访者会设置安全性更高的密码,46.6%的受访者建议社交软件不随意添加陌生人,33.2%的受访者建议不轻易相信中奖信息。
“现在的信息泄露大部分起源于网络”,李玉认为,正确使用网络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例如不随意下载不安全的软件,不随意连接公共WiFi,不轻信各种不正规二维码。这里特别需要提醒家中有老人的朋友,不要让老人们中了商家的圈套,把自己家庭信息和盘托出。另外,要注意提防诈骗团伙,做到遇事冷静,保护好财务信息,有事情及时报警,多和家人沟通”。
闫涛认为,首先要有防范意识,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此外,他觉得需要加强信息监管,进一步完善信息保护相关的立法。
调查也发现,对于打击个人信息泄露现象,69.3%的受访者建议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建设,64.7%的受访者建议完善信息保护相关立法,59.5%的受访者建议国家加强信息监督及监管,51.7%的受访者建议完善信息监管机构的建设,34.1%的受访者建议开展防止信息泄露的安全宣传教育。
“很多商家会把客户信息卖给诈骗团伙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每年都会接到很多举报和投诉。”李玉说,需要加大对诈骗团伙的打击以及对企业的管理,强化部门联动。只有多部门联手,才能在打击泄露个人信息上事半功倍。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受访者 信息 泄露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