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别让食品干燥剂成“定时炸弹”
近期,一段视频在各大平台疯转,8岁的可可吃零食时,图好玩把零食里的干燥剂放进有水的饮料瓶里,没想到放进去后竟发生爆炸。仅仅20分钟,可可右眼被碱性液体侵蚀,整个眼球被溶,终生失明。对此,业内人士提醒,家长一定要避免孩子接触食品中的干燥剂。
据报道,食品干燥剂致人伤害,尤其是导致儿童受到伤害的事例并不少见。如2011年,太原一名初中生将干燥剂放进装有温水的保温杯中,过一会,保温杯突然爆炸,导致该学生的一只眼睛失明。2015年,上饶一名5岁男孩拿着干燥剂玩耍,干燥剂不慎入眼,眼球、眼睑烧伤严重,该男孩可能会永久失明。对此,包括企业在内的相关部门均应尽到各自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避免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沦为致伤凶器。
可以说,能够起到干燥防潮作用的食品干燥剂已经成为很多食品、保健品离不开的附属物品,甚至一袋饼干,一块独立包装的月饼中都会包含一小袋食品干燥剂。而据报道,目前市面上的干燥剂多以氧化钙(生石灰)、硅胶、三氧化二铁以及氯化钙为主要原料。这些物质含有极大的腐蚀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会带来报道中导致儿童失明的悲剧。
尤其是,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和长辈对子女的呵护,很多家长均会给孩子零花钱供其购买零食,也会购买零食让其独自享用。在此背景下,就不能排除这些未成年人在缺乏有效监护时购买含有食品干燥剂的零食。加之这些未成年人好奇心强,缺乏自制能力,在同伴的怂恿下极有可能误食干燥剂,或者进行一些“危险的实验”,最终给其身体带来严重伤害,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现实中,食品干燥剂之所以成为隐藏在儿童身边的“凶器”,既有家长对食品干燥剂危险性认识不足,监护教育不到位的原因,更有在相关标准缺失下,生产企业推脱责任的因素。不能否认的是,很多食品包装中随附的食品干燥剂仅仅用较小的字体写明不能食用等字样,没有危险提示标语或符号。这就导致一些儿童甚至成人对其致害程度认知不到位,漠视乃至放任未成年人接触这一危险物品。
虽然食品干燥剂致人伤害的极端事例不很普遍,但任何伤害对受害者来说都是灾难和悲剧,相关部门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予以避免。一是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可以牵头制订更科学合理的标准,减轻其在误用、误食后对人体带来的伤害程度,如逐渐抛弃生石灰干燥剂,改用安全性能更高的硅胶干燥剂、纤维干燥剂等。二是理当对干燥剂包装进行改良,采取更加醒目、显著、具有警示性的标语、图片、文字提示其危险性。确保有一定理解、辨识能力的儿童能够认识到其属于应该远离的“危险品”。
此外,作为教育部门和家长,也应尽到监护教育职责。如将食品干燥剂作为像鞭炮、香烟那样的物品不厌其烦地广为宣传,教育、引导、“警告”儿童远离这些危险物品。这样才能让未成年人潜意识中认识到食品干燥剂的危险性,不再发生原本可以避免的伤害。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干燥剂 食品 伤害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