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游戏迷注意!世卫将首次把电玩失调列为精神疾病
中新网12月27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27日报道,许多人手机不离手,尤其喜欢玩网上电子游戏,但也有不少人因此不能自拔导致沉迷。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于明年发表的最新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中,将“电玩失调”(Gaming disorder)纳入危害精神健康的疾病之一,是首次将电玩成瘾行为正式列为精神疾病。
据悉,若玩家连续打游戏12小时,便可能患上电玩失调,但需持续观察逾一年以上才能确诊。

根据新版编码草案的描述,电玩失调是指持续或反复的电玩行为模式。它的三大主要症状包括控制电玩行为的能力受损,患者愈来愈不能控制玩游戏的次数、频率、强度、持续时间或结束时间;电玩的优先程度日渐增加,甚至取代其他日常生活的事情,以及即使在负面后果发生时,患者仍会持续玩游戏。
持续一年界定有病
草案指出,这类行为模式的严重程度,足以构成对个人、家庭、社会、教育和职业等各方面重大损害。
WHO认为,这类行为须持续至少一年,才能被界定为精神疾病,但若病征非常严重或已出现所有症状,确诊所需的持续时间将可缩短。专家认为,偶尔的长时间打机不足以构成精神疾病,许多人均会在假期或空闲时放纵一下,但若行为持续太久,则明显是不受控的行为。
4条问题自我检测
专家表示,一般人可以通过4条问题,知道自己是否受电玩失调影响,包括“你曾否觉得应减少玩电子游戏”、“曾否因被人批评打电玩而感到烦躁不安”、“曾否对打电玩感到罪恶感和心情变差”,以及“电玩是否你起床后第一件想起的事”。
专家还指出,若自认为无不良电玩行为,可尝试减少打电玩,以测试电玩对其生活的控制程度。
ICD是一项国际定义健康问题和疾病的标准,全球健康专家均会参考标准。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发表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目前仍未确认电玩上瘾是精神健康问题,不过在手册的附录部分提过电玩失调。APA曾表示希望以此鼓励相关研究,以确认有关问题应否被正式列为疾病。
美国8.5%少年病态沉迷
根据2009年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约8.5%的8岁至18岁美国青少年存在病态电玩行为。
日内瓦大学教授巴韦利埃则认为打电玩也有好处,指出适度电玩游戏是安全的减压方式,并能加强手眼协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建立友谊等,关键在于时间长短。
编辑:秦云
关键词:电玩失调 精神疾病


宪法日活动进校园
奥地利出生的大熊猫龙凤胎即将返回中国
纽约举行世界艾滋病日纪念活动
“2018澳门光影节——时光澳游”开幕
阿联酋庆祝国庆日
壮族山歌进校园
邯郸至莫斯科中欧班列首发
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在日内瓦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