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云南民革支招“互联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8年01月29日 11:14 | 作者:普嘉 | 来源:团结网
分享到: 

近年来,随着农村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推广,“互联网+”已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推手,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也为云南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新路径、新方法。民革云南省委向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一次会议提交的集体提案指出,“互联网+现代农业”正适应当下的经济发展背景,符合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云南作为农业大省,大力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交通及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

民革云南省委会在《关于促进云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中指出,目前,云南省各地州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通及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产业基础薄弱、物流配送成本过高、冷链物流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不足,已建立的农业信息化平台版本繁杂,信息无法共享,造成信息碎片化,网络优势大打折扣。农业品牌化建设薄弱。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还不够健全。既懂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的职业农民数量少,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在广度和深度上制约了农业跨越式发展。农民融资渠道匮乏,农村金融由于服务成本高、担保手段少、信息不对称、信用水平低等原因,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一直较为突出。

打造云南省特色的互联网农业品牌

对此,民革云南省委会建议:尽快出台我省的“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方案,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农业物联网、电商产业、农业大数据的研究,建立“互联网+农业”统一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安全检测体系、产品溯源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涉农项目论证,建议建立相关部门定期协商制度;运用各级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等各类扶持资金,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资“互联网+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建设,打造不同层次的“互联网+现代农业”服务平台;对 “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好的地区,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扩大影响面。

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技术、电子商务等多角度同步融合发展。提案建议,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涉农企业探索互联网农业融合模式,充分发挥各类电商平台在农业、农村信息化和农业产权交易与服务领域的优势,积极参与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和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销售,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的有效对接;国家在农业互联网领域,包括农村电商中心、物流中心、互联网综合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巨大,云南省应提前筹划,充分发挥共享经济在农业互联网中的作用,避免重复建设,将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发挥最大的效果。

另外,还必须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产业集中度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龙头企业,挖掘地方文化内涵,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通过技术引进和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树立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企业的品牌形象和质量信誉,通过网络运营手段,打造具有我省特色的互联网农业品牌。

处理好人才的“引”和“育”关系

针对云南省农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匮乏的现状,民革云南省委建议处理好人才的“引”和“育”关系,建立完善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着眼于“引”,制定完善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并付诸实施,通过政策优惠、入户落户、分配或者允许购买宅基地等方式,促进人才引入,并让他们能够扎根当地。另一方面要着眼于“育”,依托行业协会等资源,在大学和职业学校教育中,尽快开设农产品电商、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等相关专业。不仅要培养农业电商人才,还要持续关注农业技术研究、农产品品牌运营等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重点对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骨干农户实施现代农业实用技能培训。

成立互联网农业发展基金破解融资难

    民革云南省委还支招“融资难”,深化涉农金融改革,降低农业融资成本。一方面,以“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供应链金融”为突破口,实现各方信息低成本的高度共享和及时传递,加强供应链金融研究应用,实现金融与供应链服务的有机结合,实现农户、农业、企业、金融机构共赢。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涉农金融改革,加快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解决农民信息不对称、抵押担保物匮乏问题。成立互联网农业发展基金,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整合服务“三农”的能力;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支持;鼓励大中型银行根据农村市场需求变化,优化发展战略,加强对“三农”发展的金融支持。(特约通讯员 普嘉)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农业 互联网+现代农业 互联网 云南省 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