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寄养家庭的别样春节:以后赚钱回来给妈妈买好吃的

(新春见闻)寄养家庭里的“别”样春节
中新网西宁2月16日电 题:寄养家庭里的“别”样春节
作者 胡钟艺 央姬卓玛 张海雯
2月15日,农历大年三十,青海省会西宁,阳光融融,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年”味。

“这是我女儿玲玲(化名),我刚给她洗完澡。”女主人顺手指了指身旁一个带着黑框眼镜的男孩说,“那是我儿子,叫阿善(化名)”。女主人50岁左右,小女孩躲在身后,淡粉色的绒衣,湿漉漉的头发,有点害羞。
女主人叫彭秀芳,丈夫孙学礼,两老两小组成了这个特殊的“家”。“一家四口”住在城北区西宁特刚家属院。房子不大,干净整洁,客厅茶几上的果盘里摆满了水果、瓜子,厨房里包饺子的面已经揉好。吃完午饭一家子便要去姥姥(彭秀芳母亲)家过年。

13年前的一个夏天,彭秀芳从西宁市儿童福利院抱回一个刚做完心脏手术的孩子,他就是阿善。玲玲是三年前从福利院接到家的。
为了让孤残儿童获得家庭温暖,更好地成长,西宁市儿童福利院自1998年建院开始便开展城市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
“阿善是我带的第一个孩子,也是时间最长的。”彭秀芳说:“刚从福利院抱回来的时候体弱多病,每天就睡四十多分钟,醒着的时间基本就哭个不停,怎么哄都没用。”阿善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和下肢残疾被抛弃。
几年前,福利院给阿善联系了香港的医院做下肢的手术。为了照顾阿善,彭秀芳不得不抛下丈夫和面临高考的女儿前往香港。“阿善吃不惯那里的饭,我可不想他住院的时候营养跟不上。”彭秀芳就在医院附近找菜场买菜,想法给住院的阿善做喜欢吃的菜、水饺。“手术后,阿善需要每天进行康复训练,孩子的骨头被一点点的扭正,那是很痛苦的,他哭,我也哭。”

因为腿脚不便,阿善没法走路,几乎是在彭秀芳妈妈和孙学礼爸爸的怀里长大的。经多次手术,再加上坚持训练,一年前阿善已能独自走路。
“不怕你们笑话,前两天我们上街置办年货,阿善走着走着就说要亲亲我。”彭秀芳脸上挂着微笑,“阿善现在可以自己走,力气还大,能帮我拿重东西,邻居见了都夸他是个懂事的大小伙。”
不久前,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告诉彭秀芳,一对美国夫妇愿意收养阿善,下个月办手续。这是阿善、玲玲、彭秀芳夫妇“一家四口”共度的最后一个春节。

“你那么喜欢吃饺子,得学着包一包,到了美国以后想吃就可以自己做,还可以给那里的爸爸妈妈带去中国的美食。”彭秀英一边包饺子一边对阿善说。
经过一番忙碌,午饭已准备就绪,酱牛肉、蒸虾、卤菜……,还有阿善最爱的水饺。
妈妈给小女儿玲玲剥虾壳,爸爸夹起饺子,沾了沾料放到儿子阿善的碗里。
“阿善刚知道自己有了领养家庭的时候很激动,问他妈该带什么,孩子妈说让他把喜欢的都带上,孩子就不说话了,我知道阿善心里也一样舍不得我们。”孙学礼说,刚知道这事的时候,大家都不不敢在彭秀芳面前提,“一说她就一个人回屋抹眼泪。”
彭秀芳说,虽然不舍得,但还是希望他去,“在那边好好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十几年来,彭秀芳夫妇先后照顾了5名来自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截至目前,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累计有200余名儿童受到寄养妈妈、爸爸的悉心照料。玲玲已确定要被领养,也将于近期办手续。
彭秀芳看着阿善,“阿善,不管啥时候,这都是你的家,想妈妈就回来看看妈妈,好吗?”
阿善点点头,认真地说:“我以后赚钱了,回来给妈妈买好吃的,买好房子。”(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阿善 彭秀 秀芳


学剪纸 迎新春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会见德国外长马斯
红红火火中国年
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
火车站里的交响音乐会
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光谱01/02星
多彩迎新春
埃及展出从英国追回失窃浮雕文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