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民俗活动里的年味——闽西北山区春节见闻
新华社福州2月19日电(记者陈弘毅)刚到正月,闽西连城县家家户户就已经按照客家习俗挂起了红灯笼,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民俗活动在各个乡镇轮番上演,让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城年味十足。
正月初一晚上,连城县新泉镇新泉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老人孩子穿上新衣裳,走上街头,等着“犁春牛”队伍的到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如意、五谷丰登。
新泉村村民张光华说:“‘犁春牛’习俗源自中原,客家先祖南迁后,将这一习俗带到了连城。每年立春前后,新泉镇一带的村庄都以家或片为单位举行‘犁春牛’活动。”
说话间,一阵热闹的锣鼓声里,“犁春牛”的队伍来了。只见走在队伍前面的人高举松明火匝,后面紧跟着举着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祥语灯箱的青年,随后是化了装的农人牵着一头披红挂彩的耕牛;耕牛后面跟着戴斗笠、打赤脚的犁手;跟在犁手后面的是荷锄、挑谷、扛铁器的农妇。此外,还有反映农村社会风貌的渔翁、樵夫、商人、读书人以及装饰华丽的“古事”,最后是锣鼓队、十番乐队,好不热闹。“犁春牛”队伍所到之处,沿途群众在门口鸣炮迎接,以祈求平安如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广进。
新泉村村主任张鸿说:“现在‘ 犁春牛’的习俗也在与时俱进,我们在传统仪式中融入了客家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引导群众少放鞭炮,保护环境。这几年,我们的民俗活动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18日晚,有着“纸包火的奇迹”美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城芷溪花灯百灯会也如期进行,一时间,进出村的道路成了人的海洋,热闹非凡。当值出花灯的黄氏日庆堂祖屋内热闹非凡,族内的男子忙着点灯、上灯,妇女们则负责准备点心和晚宴。
“咚咚咚,咚咚锵……”,下午5点半,随着锣鼓声响起,一个个通明透亮的圆形大花灯从古老的大宅门里出来,每盏花灯又由上百盏精美的小纸灯组成,由20多名族人守护,在古村青砖乌瓦的大街小巷游走。花灯所到之处,花团锦簇、火树银花、灯影绰绰、美不胜收。现场游客驻足惊叹,纷纷拍照留念。
芷溪古村保护发展协会秘书长杨育昌介绍,芷溪花灯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初游花灯是为了祈福,同时增进亲友、邻里的感情,如今,村民们还通过花灯宣传十九大精神、客家传统家风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给花灯赋予了时代的内涵。每年的芷溪游花灯活动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
做了40多年芷溪花灯的师傅黄世平说:“别看花灯不重,擎灯笼靠的是手上的劲道,所以擎灯笼的个个都是壮汉,半蹲马步重心放低才能把灯擎得四平八稳。壮汉们每人肩上都搭着一条湿毛巾,一是擦汗,二是一旦花灯意外起火,眼疾手快将湿毛巾盖过去可灭火。”
除了民间传统习俗外,八闽大地新农村正月里的文化演出也红红火火。正月初二晚上,一阵阵欢声笑语从福建永安小陶镇五一村文化活动中心传来,一场“村民春节联欢晚会”正在热闹地进行。
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在演出小话剧《51支鲜花》。这个话剧以五一村十年来的巨变为背景,讲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除了话剧外,还有大合唱、广场舞、小品、戏曲等节目,全都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
“晚会上的好几个节目不仅在村里演,还被今年的永安市农民春晚选上了,大家一听要到市里表演,劲头更足了!”小陶镇文化站站长黄光棉告诉记者。
永安市文体广电出版局局长厉艺告诉记者,农民春晚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展示民俗特色为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传统节日文化中,已经成为展示永安市乡土文化、没有围墙的“梦想大舞台”,实现了从“送文化下乡”到“农民送文化进城”的转变。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花灯 活动 民俗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