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备战冬奥会的“新疆种子”

2月21日,高山滑雪国家队新疆组的队员们在列队准备练习半犁式滑雪。新华社记者岑云鹏摄
平昌之后,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11点,新疆阿勒泰市将军山滑雪场在和风中苏醒,一行红蓝相间的“小点”从一号雪道中段蜿蜒而下,冰雪呈粉末状飞溅,反射出太阳的光芒。
高山滑雪国家队新疆组的队员身穿明亮的滑雪服,戴着厚实的头盔、雪镜,动作却不甚娴熟,举手投足间透出一股稚气。原来,这支队伍刚刚“满月”。
以国家队之名
2017年底,中国国家高山滑雪队在新疆启动跨界跨项选材工作,从350名运动员中选拔出22名体能卓越的培养对象,年龄在14岁至20岁之间,覆盖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不同民族。2018年1月,高山滑雪国家队新疆组成立,训练目标直指2022年北京冬奥会。
“现在开始打基础,有点迟了,但还有机会。”蒙古族教练巴特尔·叶斯力汉身材粗壮,说话直爽。他几番告诫队员:“国家队是动态选拔机制,入队不意味就能留下来!”经过踩雪板、上雪场等初体验,队员能否适应封闭式训练环境、能否培养出良好的雪感、在日常训练和大型比赛中游刃有余,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来考察。
高山滑雪起源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也叫阿尔卑斯滑雪,1936年首次入列冬奥会比赛项目。在刚刚过去的平昌冬奥会中,高山滑雪产生了滑降、回转、大回转等11块金牌,被欧美国家包揽,奥地利、瑞典、挪威等国成为夺冠热门。
目前中国高山滑雪项目注册运动员只有100多人,与世界冰雪强国相比起步晚、发展慢。教练巴特尔坦言,此番跨界跨项选拔人才,是国家为扭转“夏强冬弱”“冰强雪弱”的体育竞技格局做出的调整。
“大个子”张殊梁今年17岁,面庞清瘦,摘掉飞巾,脸颊上露出几颗青春痘。两个月前,他还在70公里外的北屯高级中学读高二,是一名足球体育特长生。入选高山滑雪国家队新疆组后,他第一次远离家人,投入紧张的高山滑雪集训,如今已掌握犁式转弯、半犁式转弯、滑降等动作。
同他一样,大部分队员没有雪上运动的基础,练习从“上板”开始,他们做好放弃一切的准备,只要能坚持到最后。按照计划,这批队员先在阿勒泰市将军山滑雪场打基础,后期要到奥地利等国长期外训,以适应国际化比赛环境。
训练中,宽阔的雪道被自动分割成两块场地,初学者在左,老队员在右。20岁的包尔江是队伍里为数不多的老将,14岁接触高山滑雪,如今练得有模有样,是教练眼中的“种子选手”。
包尔江深吸一口气,双手提起雪杖,从30多度的坡上纵身起跳,一道明黄色的身影伴随疾风,沿雪道驰骋而下。这一套标准、流畅的动作,让他收获了众人钦羡的目光,当然,教练除外。
教练“东”“西”合璧
“你听不懂普通话吗?”
“教练,您的普通话……不太好。”
这是特聘教练黄海滨与小队员的经典对白。他的东北口音飘荡在雪场上空,辨识度相当高。
高山滑雪国家队新疆组成立后,请来原八一队滑雪名将黄海滨、原阿勒泰高山滑雪队教练巴特尔·叶斯力汗组成教练组。两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带队风格也不大相同……这次联手,是中国东北、西北两大滑雪胜地的一次跨时空联手。
巴特尔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站在将军山滑雪场的训练基地,他抬手指出直线距离3.5公里外的家。“看到楼房后面两个隆起的小山包了吗?”巴特尔10岁学习滑雪,那是他儿时天然的训练场。
他主张因材施教,不仅深谙每位队员的身体素质和训练进展,手把手为他们校准姿势,还能随时切换语言系统,一会儿用哈萨克语讲解动作,一会儿用蒙古语训斥队员。
“抬头!”“往前看!”“雪板往里收!”黄海滨站在起点,朝队员转瞬即逝的背影大声呼喊。运动员出身的他,对滑雪动作有细致的体会,学员动作稍有变形,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为了辅助教学,黄教练发明了跟拍训练法。两个人一组,后者拿手机跟拍前者的滑行动作。他拿到视频慢慢回放,让运动员自己先“找茬儿”,再一一道明哪个动作容易受伤,哪个环节需要改进。
黄教练老家在黑龙江鹤岗,每当别人说“鹤岗产煤”时,他会开一个冷冷的玩笑:“鹤岗也盛产高山滑雪运动员”。确实如此,东北地区开我国滑雪运动风气之先,常年举办冰雪赛事,以沈阳体育学院为代表的专业院校,成为冬奥会冰雪项目的“人才摇篮”。人们常说,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
黄海滨12岁时被特招进入八一雪上运动大队,到黑龙江双峰滑雪基地训练。2012年,黄海滨十年磨一剑,在第十二届全国冬运会上夺取高山滑雪男子大回转项目冠军。
黄海滨当年的荣光仍旧被现在的学员提起。“黄教练是我的偶像。”刚入队的张殊梁在心里播下种子,梦想有朝一日夺取全国冠军,征战冬奥会。这是几代滑雪运动员共同的梦想,尽管岁月催人老,伤痛让很多人止步于赛场。
不能承受之伤
22岁的哈萨克族运动员马拉提·马纳尔瘦瘦高高,笑起来露出一对虎牙。他出生在滑雪世家,父亲曾是阿勒泰越野滑雪队教练,母亲是越野滑雪运动员。
他5岁走进滑雪场,14岁进入高山滑雪业余队,17岁考取乌鲁木齐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如果不是膝关节严重损伤,马拉提不会选择转型当助教。
“以前训练不规范,对自己下手太狠了。”马拉提说这句话时语气平淡,眼睛里有一颗星星滑落。他说,当年倚仗自己年轻,夏季练长跑、滑旱冰,冬季训练高山滑雪,对膝关节保护太少。两年前,他发现自己屈膝时格外费力,关节有“啪啪”的响声。医生宣布:你的膝关节不好使了。
在高山滑雪中,运动员的膝关节需要不断屈、伸、扭转,以转移重心,变换支撑,并通过转弯、跳跃等技巧控制速度和方向。驰骋雪场,运动员看似潇洒自如,但往往动作越轻盈,身体越用力。
扭伤、拉伤、摔伤……训练中受伤在所难免,但巴特尔教练反复告诫队员:“如果你滑降时犯了错,那将是你滑雪生涯的最后一个错。”要知道,滑降比赛中,运动员通过旗门的平均速度约为100公里/小时,些许失误都可能造成致命伤。
马拉提曾在备战高山滑雪锦标赛时摔出赛道,下巴撞到铁栏杆,摔得满嘴是血,现在想起来都后怕。他说,“久病成医”是他8年训练生涯中意外的“收获”。
“怕吃苦就别练体育了,你不练,总有别人练。”巴特尔深知,体育是一项残酷的事业,最可怕的不是受伤,是不出成绩。但是在执教生涯之初就遇到过队员在比赛中腿骨骨折情况的他,如今对队员的规范动作和科学训练更加重视。
滑雪不了情
“与东北相比,这里天气条件太好了。”黄海滨感慨,三山夹两盆的独特地形,亚高原地带的“逆温层”效应,冬季丰厚的雪量,优质的粉雪资源,新疆阿勒泰具有开展冬季项目得天独厚的条件。
新疆人对滑雪并不陌生,阿勒泰更有上万年的古老滑雪传统。上世纪80年代,在汽车尚未普及的北疆,滑雪板是牧区最常见的冬季交通工具,家家自制毛皮滑雪板,孩子小小年纪就会滑雪。
但很长一段时间,这项群众基础广泛的运动未能往赛事方向发展,有人算经济账:“养活一支滑雪队的钱,足以养活五六支柔道队了,还不是一样代表国家拿奖牌?”
经原阿勒泰高山滑雪队员龚泰昌引领,记者走进一幢朴素的民居,三楼竟是滑雪退役运动员自建的博物馆。数十副旧雪板整齐排放在窗边,墙上贴满了几代滑雪运动员训练、参赛的老照片。
1976年,参加全国冬运会;1987年,在长白山赛前训练;1984年,教练员孙继林参加冬奥会;1999年,叶尔扎提获第九届全国冬运会小回转冠军……
随便挑一张照片,龚泰昌能讲出一连串故事。他7岁开始滑雪,用的是父亲亲手打造的毛皮雪板,后来加入高山滑雪业余队,他才知道滑雪需要专业的雪板和场地。
上世纪70年代,滑雪训练场上没有压雪机,没有索道,运动员穿着雪板沿雪道垂直线向上踩雪,用雪板踩出一条雪道。爬坡半小时,滑行两分钟,一天最多滑七八趟。当时滑雪队员为了在八九月份早期上雪,骑马到吉木乃冰山上,看着天气训练。因为日晒强烈,训练回来第一件事是撕脸上掉的皮。然而,阿勒泰高山滑雪队在1998年被迫解散,当时滑雪队连三层办公楼的暖气费都交不起,何谈去比赛呢?
如今,滑雪小将上午11点训练,下午5点多收工,除去1小时吃饭时间,几乎都泡在雪场上,一天滑行20余趟。这样的训练效率,在过去不敢想象。
龚泰昌感慨:“我们没赶上的好时候,年轻人都赶上了。当初父亲不支持我去滑雪,让我读大学。30年后,我又回到雪场,为滑雪事业做一点贡献。”如今,他从事新疆一家滑雪场的场地运营工作。滑雪场初级道上人头攒动,大把的年轻人在魔毯前排队,还有六七岁的孩子御风驰骋。
近十年,冰雪旅游成为展示新疆的一道橱窗,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后,新疆冰雪资源受到史无前例的重视。
去年以来,速度滑冰、自由式滑雪、高山滑雪的国家队新疆组先后成立,越来越多的“新疆种子”期待破土、发芽、开花。(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滕沐颖、岑云鹏)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滑雪 高山 训练 队员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