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白岩松: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有方向更要有方法
“讲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有方向,更需要有方法。”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在今年两会小组讨论时表示,在自媒体时代,传播者只有提高自己的魅力和吸引力,才能让别人愿意成为受众,接受其所传播的内容。
白岩松说,“过去我们总是直接讲道理,反而有的时候很难达到所需要的效果。我认为,讲故事同样也是讲道理,但它是带着道理用讲故事的方式,比较容易入心、入脑、入耳。就像好莱坞电影,总是先由编剧讲故事,如果故事把别人吸引了,才会有人进行投资拍摄。美国也用很多的故事片把他的价值观传递出去,在这方面需要我们借鉴。”
在白岩松看来,目前讲中国故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谈方向的人太多,谈方法的人太少。党中央已经定了方向,像我们做基层工作、做传媒工作的人,平时都应该是在找方法,我觉得方向不会诞生方法,但方法可以确认方向。
二是过去在传播过程中,智商动用得太多,情商动用得太少。事实上,情商才是传播中的关键,因为它有传播中的两个关键点:“从心出发、将心比心,”这两个心是情商行为,只有情商高,大家才愿意接受传播内容,而这个传播也才能够有效。
三是长期以来,我们说的宏观道理多,以人为主讲的少。其实,我们所谈的一切道理都是在人的故事中去承载。当宏观道理说得多时,以人为主就讲得少,故事自然也讲不好。
四是标语口号多,细节太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因为细节才是吸引力,更重要的是细节是公信力。有了确切的细节,才能够对受众产生不容置疑的公信力和吸引力。
五是对外传播中强调不同太多,强调相同有点少。其实聪明的对外传播,主要强调共性,从共性入手才能够求同存异,最后把沟通做好。比如好莱坞电影《第七分钟》,俄罗斯人看后笑了,法国人看完笑了,中国人看了也会笑,没有什么不同。实际上,它就是从人性共通这一点来着力做文章,把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输出出去。那么,在对外传播时,如果我们强调不同,就无形中建了一堵墙,但是,如果我们强调相同,先建立一座桥,那么对外传播就会做得很好。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故事 方向 方法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