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闽南节后“用工潮”不再的背后
新华社福州3月21日电 新闻分析:闽南节后“用工潮”不再的背后
新华社记者沈汝发、王妍
曾经异常热闹的晋江陈埭镇乌桥头露天劳务市场,冷清了不少。
本世纪初,闽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尤以纺织鞋服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用工需求旺盛。内地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怀揣打工致富的梦想,来到晋江,在乌桥头聚集,形成大规模的找工场所。
“10多年了,远近闻名。来晋江打工的,差不多都会到这里来转一转,看一看。”乌桥头所在的西坂村支委丁荣良说,“那时整条街都是摊位,一个摊位一天租金15元。”
记者此前多次到这里采访,所见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熙熙攘攘的场景,但这次春节过后去采访,只见剩了一半的摊位。丁荣良说,以前维持秩序起码要5名巡逻队员,现在2名就够了。
乌桥头露天劳务市场具有“风向标”意义,是闽南用工形势的“晴雨表”。昔日的“用工潮”不再,折射的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形势之变。
中国海峡(晋江)人才市场总经理洪声振说,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薪资水平和沿海差距缩小,许多这些地方原来外出务工的人不愿再“背井离乡”。
面对“供需之变”的用人市场,大小企业“冷热不均”。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集团助理总裁吴志诚说,公司逐年提高薪酬,并在福利待遇、配套设施方面加大投入,给年轻员工提供发展平台,用工稳定。
而部分小企业用工形势严峻。据一些公司招聘负责人透露,一些小企业的管理层春节没有回家,而是到劳动力较多的地区招工。
记者在乌桥头劳务市场看到,一线工人工资普遍在3500元以上,还有月休假、满勤奖、工龄奖、伙食补贴、家庭礼金等福利。即便如此,求职人员还是不多。
原来在泉州清濛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鞋厂工作的徐先生说,他是一名车工,原来工资5000多元,现在打算到涵埭村一家鞋厂上班,一个月6000多元。
用工结构的变化,意味着以往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利润的生产模式已难以为继。晋江市目前正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造纸、石材、纺织等传统行业的一批低端低效产能转型升级。已促进龙头企业开展27宗并购重组,总金额超100亿元;623家石材加工企业集体退出,66家皮革加工厂整合成4家规模化皮革企业,一批地条钢生产企业被取缔。
“供给侧改革对劳动密集型行业是一次‘洗牌’。”晋江市经信部门一位负责人说,产能越来越集中在大中企业,低端产品要被淘汰。2017年晋江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981.5亿元,保持了8.2%的增速。
用工结构的变化还折射出企业“机器换人”的智能化升级。晋江每年为此投入近亿元资金,目前已有超过35%的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应用或部分应用智能化、自动化装备。恒安生活用品智能化制造项目建成后节约人工80%;福建正麒高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入自动包装系统减少用工200多人;晋江龙峰织造有限公司引入国际高端织造设备,减少用工38%。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闽南 用工 用工潮 节后 背后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