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清明不是秀场 孝悌厚养薄葬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相思。每逢清明时节,随处可见祭扫人群。大包小袋的祭品,车载人提,川流不息;再从祭品来看,更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形式各样的纸钱,元宝、面值不等的冥币,长短不一的鞭炮。每当祭奠节日前后,大街小巷、马路边,陵园门前,卖祭品的摊点更是排成长龙,甚至形成了产业。墓园内,烟雾缭绕,纸灰飞舞,哭声一片。污染环境不说,还有的因祭扫引发火灾,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虽然,近年来大力提倡大力提倡文明祭扫,鲜花祭奠、网上祭奠,也确实有一些人已经率先实行,但从总体上看,依然有很多人沿袭传统的燃烧纸钱等祭奠模式。固然有很多原因所促成,但是,主要还是人们把清明节当作秀场,演戏给活人看。唯恐不烧大包的纸钱怕人说不孝道。而且形成攀比心理,就说燃烧冥币吧,那面值也越来越大,万元、百万元一张只是小数,亿元甚至千亿元一张也要烧上厚厚的几沓。俗话说,人死如灯灭,如果人人都能收到,那先人们早就超过了世界首富,成为了超级富豪。大家也知道这些,还要这么做,主要还是演戏给别人看。
自古以来,清明就有祭奠先人的习俗,为此国家也顺应民意,把清明节列入国家法定假日,让大家能有祭奠先人的时间。但是,祭奠应该有,文明记心间。不可否认,尊老孝亲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值得传承和弘扬。但是,尊老孝亲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是在形式上,而是应该落脚在行动上。最重要的就是厚养薄葬。老人在世时,让他们衣食无忧,精神快乐,安度晚年。可现实并非都是如此,君不见有人住着高楼大厦却让年老的父母住着草案茅舍,自己花天酒地,父母却依然在吞糠咽菜,甚至捡拾垃圾或流落街头乞讨,兄弟姐妹众多却谁也不愿赡养老人等等。虽然说这样的人为数不多但也不少。
一旦老人过世,那情景马上就有了三百六十度大转换,丧礼那叫一个风光排场,就说扎纸人纸马吧,老人生前从未享受过得楼台亭阁、彩电冰箱、家用电器一应齐全,还有高档轿车等等,那哭声也是感天动地,有些人家还请专业人士哭灵......那阵势和排场令人叹为观止。每年上坟祭扫,也是大包小提,纸钱冥币、元宝金山,恨不能顶在头顶上,让人们都看到。只是知道内情的人都会暗暗嗤之以鼻,议论不止。
清明祭扫燃烧纸钱等陈规陋习的弊端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也睡也不愿意说破,从而形成大家都在演戏的怪圈走不出来。推行厚养薄葬和文明祭扫需要从思想上、认识上解决问题。有必要大力表彰宣传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尊老孝亲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倡导尊老孝亲的风气。同时,相关部门和基层组织还要重视抓好养老工作,对那些不孝敬老人的子女进行教育处罚,以儆效尤。并要做到党员干部带头尊老孝亲和文明祭扫,给大家做出榜样。还要大力提倡建设骨灰堂、树葬、水葬等殡葬方式,尽量减少死人与活人争地现象,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而且这样做还可以改变人们的祭扫方式,促进祭扫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大力弘扬孝道,做到尊老敬老,让老人生活无忧,安度晚年,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清明 祭扫 厚养 薄葬 祭奠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