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匠心是如何炼成的?——“五一”节探访劳模师徒
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 题:匠心是如何炼成的?——“五一”节探访劳模师徒
新华社记者陈宇箫、周蕊、张旭东
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有这样一群劳动者,师父是劳动模范,徒弟也是劳动模范。他们在对技艺不懈追求的同时,也传递和升华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匠心品格。
青蓝相接,共铸辉煌。古老的师徒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风采。
坚守:焊花里练就“心枪合一”
在中国中车长江公司株洲分公司,欧清莲和易冉有着神一般的巧合:欧清莲1982年进厂,易冉1982年出生;她们既是同事,又是师徒;前者2005年获得全国模范荣誉,后者时隔10年也获得这一荣誉。
“一个干干瘦瘦的小姑娘,大家都觉得她干不长久。”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易冉,师父欧清莲说。
然而,这个当初不被看好的徒弟却很争气,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成长为电焊高级技师、中国中车“高铁工匠”“首席技能专家”。
在技术院校学习焊接的易冉,18岁一毕业就进入了现在的中国中车长江公司株洲分公司工作,被分在欧清莲所在的底架转台班组。这个班组全部要蹲着干活,一蹲就是1个多小时;大热天还要穿两层防护服、戴口罩,“焊缝就在脚附近,铁板都是滚烫的。”对于患有腰疾的欧清莲来说,从蹲着工作到站着休息要扶着墙才行。
初到单位1个月,临时“赶鸭子上架”的易冉就在市级技能比赛上拿到亚军,但艰苦的工作环境还是让她多次打起退堂鼓。每当这个时候,欧清莲就鼓励她:“有些快退休的还没你焊得好。”在易冉遇到焊接难题时,欧清莲会手把手指导她如何摆动手,防止焊处鼓包。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师父的指导、鼓励加上勤学苦练,易冉很快成为当时集团内最年轻的高级技师。2007年,她攻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轴重的澳大利亚FMG敞车试制难题,为中国铁路货车产品在海外树立了品质标杆,赢得了口碑。
从师父那里,易冉学到的不仅仅是手艺、技术,还有对“心枪合一”工匠精神的追求和坚守。
“欧姐是倾其所有,全方位地带我。”易冉总说自己是单位师徒制传统的受益者,如今,她也像师父一样,向一批批年轻焊工徒弟们传授着看家技艺。
钻研:在薄如纸张的钢板上“绣花”
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二部围护系统车间,电焊班长张冬伟神情专注地在薄如纸的钢板上“绣花”。
因为这手“绣花”的手艺和贡献,这名“80后”工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成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2017年上海市“劳模年度人物”。
2001年,从技校毕业进入沪东中华造船工作的张冬伟,被分配到了“青年班组”,“带头人”是后来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十大工人发明家”“上海工匠”的秦毅。
液化天然气(LNG)船是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其建造技术以前只有国外极少数船厂掌握,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船上的殷瓦手工焊接难度令人心颤:殷瓦钢是一种耐超低温的钢材,大部分只有0.7毫米厚,薄如纸张,又极易生锈,在焊接中哪怕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就有可能造成整船的天然气发生泄漏爆炸。
10多年前,在尚未有过LNG船建造经验的中国,要掌握这门技能,只能到国外求学。秦毅从日本学成后,作为中国第一个获得LNG船殷瓦焊接G证的工匠,向16名徒弟传授这项新技能。
为了学好技术,张冬伟整天“粘”在师父身边,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连最小的细节都不敢忽略,“师父焊七八个小时,我就看七八个小时。”
为了能在焊接时手上准、心里稳,张冬伟业余时间常去钓鱼,以此磨炼专注度。渐渐地,他在焊接时开始习惯进入“无我境界”,始终保持专注,一点点一丝丝地推进,掌握了在钢板上“绣花”的超高难度技能。
师徒之间的传授,也是工匠精神的传承。
“没有师父的言传身教就没有今天的我,我也希望将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自己的徒弟。”目前,张冬伟已带出了30余名熟练掌握多种焊接类型的复合型殷瓦焊工。
苛刻:练出无声响操作的绝活
“我们跟许队(许振超)学技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一种态度和精神,一种对工作近乎‘苛刻’的态度,达到大家都认为不可能达到的工作要求。”“五一”劳动节前夕,许振超徒弟、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操作一大队桥吊司机郭磊说。
“金牌工人”许振超是全国劳动模范、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固机高级经理。2003年“五一”劳动节前夕,许振超和工友刷新了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之后,他们又多次刷新这一纪录。
严师出高徒。许振超练出装卸集装箱无声响操作的绝活,并要求徒弟们练习。集装箱和船、汽车都是铁家伙,铁碰铁怎么能不发出声音?这么小心翼翼,效率还怎么上得去?这位“不讲理”的师父不顾弟子们反对,一遍遍讲技术要领,一遍遍做示范,一遍遍带着徒弟们练……
“就这样,大家逐渐掌握了这项绝活,发现不仅效率没有下降,反而提升了。”郭磊说,在许队的影响下,大家逐渐养成了对工作“苛刻”要求的习惯,达不到心中要求誓不罢休。
郭磊在师父许振超身上悟到了这样的工匠精神:工作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好像变成了一种“信仰”,既有特别深的感情,又怀有特别深的敬畏感。“我现在走进桥吊驾驶室依然怀着敬畏之心,用心检查每一个细节和步骤。”
师徒之间,既是技艺、学识的传输,也是为人、品德的授受。
如今,已经当了14年桥吊司机的郭磊,也从学徒变成了师父,带了10多个徒弟,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
“技术、绝活永远学不完,我要教给徒弟们的是许队身上这股劲:在本职岗位上耐得住寂寞,用心沉淀,用发自内心的热情和真情去做好每一件小事。”郭磊说。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师徒 师父 徒弟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