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请善用手中的评价权
最近有媒体报道,一位客户在网购中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且还有缺斤少两的情况,与商家屡次沟通后,不但问题没有解决,还被商家威胁道:如果真给差评就会直接找上门去。
合理的评价权无法行使,不合理的评价权有时却被恶意滥用。有些电商平台的商户抱怨遭遇职业“差评师”,这些新客户把购物点评当作赚钱的手段,刚买完商品就要求退货,紧接着要挟商家,声称不给钱就差评,或者扬言要向平台申请维权。又如,外卖小哥们有时会因为客户的苛刻要求受到差评,不是被抱怨送餐时间超过了几分钟,就是被投诉没有无条件满足客户的附加要求。
购物评价原本是对卖家服务的客观反映,能约束卖家的不当行为,也能让客户自由表达购物感受,为后来者提供公正的购物参照。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线上、线下的购物和消费渠道逐步连接打通,客户理当有权评价,商家也得有心理准备接受客户的点评。客户评价体系越来越精准地刻画出商品和服务的真实面目,成为人们选择的重要衡量标尺,让“卖者诚信,买者放心”。但有些客户却没有用好手中的评价权,只是凭着一时的心理优越感,带着发泄的情绪恶意差评,甚至将差评演绎成了要挟和赚钱工具,这就有违评价的初衷了。
有人说,恶意差评就像一把利器,撕裂了买卖双方的关系。构建良好的购物环境,形成健康的评价体系,首先需要商家和客户互相体谅,彼此尊重。尽管深藏网络背后,不与客户直接接触,但网络不是商品瑕疵的“遮盖布”,也不是服务漏洞的“堵塞器”,网络的无边界和无围栏,只会放大瑕疵和漏洞。对商家来说,在网络平台上更需要提供优质商品,这是对客户的尊重,也是适应新型商业模式的基本要求。对客户来说,手中的评价权并非利剑,而是一杆秤,缺斤短两、是非曲直要掂量得清。一次不负责任的点评或许对自己没有影响,但若人人都是如此行事,凡事不求公正,那么,不健康的商业大环境会伤害到每一位消费者。当我们在随意给人差评的时候,说不定在其他场景下,别人就会这样点评我们。多理解对方不易,可能就会更冷静地选择评价按键。
网络平台更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制约机制和投诉流程。一个诚信、健康、机制健全的平台会让商家、客户、物流方培育出良性、友善的关系,也会让各方均受益。当然,其中的制约机制不能缺位,这样才能让商家知底线,客户懂维权。但如果把这种制约演变为平台的一种赢利模式就变味了。比如有些平台变相鼓励差评,或者不给商户申诉的机会,只要得到差评就处罚,罚款收入可观,平台何乐而不为呢?还有些平台在三、四线城市超低价售卖商品,却又声称只要遇到售假卖假就会直接罚款,看起来诚不欺客,但是超低价的真货真的那么好找吗?这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做法,直接让罚款成了一些平台的一大利润来源。凡此种种,让原本功用强大的评价权变了味,助长了恶意差评蔓延。
监管部门也要适应电商快速发展的现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监管手段,跨平台编织个人信用网,让失信者、恶意差评师无处遁形。恶意差评者如此无所顾忌,就是因为这样做的成本几乎为零。不少平台收到差评和投诉后,会核实事情原委,如果发现投诉不属实,顶多就是撤销投诉,但是对给出恶意差评的人却没有相应的惩罚。未来应该借助个人信用大平台,建立起恶意差评者的回溯机制,让他们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一定代价。
每天我们穿行在繁忙的都市,或是生活在安逸的小镇,网络让每个人既成为点评人,也可能被别人点评。善用手中的评价权,营造和谐、健康的商业环境,才能促进整个社会温暖前行,使人人共享网络消费带来的便捷高效。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评价 客户 平台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