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一亩至少亏3000元 谁打翻了农民的“蒜盘”?
谁打翻了农民的“蒜盘”
“真是亏大了!去年一公斤丫蒜7块多,今年才1.2元。”家住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邓川镇旧州村的赵泽明不停地摇头,今年他种了13亩大蒜,现在他家的院里、屋里堆满了26吨大蒜。如果现在出售,一亩至少亏3000元。
“要是自己的地,我都懒得挖了。”在洱源县牛街乡西甸村,大蒜种植户段锡河雇用了十多个村民在地里挖蒜,内心十分纠结。由于种大蒜的地是租来的,马上又到插秧时节,必须将蒜挖出来。“卖了也就只够付工钱。”他说。
在云南省的洱源县、永胜县,两地大蒜种植面积超过11万亩,产量近24万吨,近10万吨滞销。《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当地多个乡镇看到,沿途两侧大蒜堆积如山。村民告诉记者,全都是小老板在囤蒜,以当前的市场价,他们也不愿意低价出售。
云南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处长谭鸿明说,经历了2016年“蒜你狠”的价格高峰后,2017年下半年全国大蒜价格跌幅较大,库存压力大幅增加,“蒜你狠”风头不再。据悉,去年最高可以卖到8.5元/公斤的丫蒜,今年价格最低时仅卖0.8元/公斤;去年最高16元/公斤的独蒜,今年的价格仅为6元/公斤。
记者了解到,云南部分地区大蒜滞销的消息通过网络传播后,杭州、成都等地电商看到商机,连夜赶往云南收购大蒜。云南大蒜滞销的问题虽很快得到缓解,但农民种蒜亏本的状况并没有改变。
从此前的“蒜你狠”,到部分地区出现“蒜你输”,大蒜周期性涨跌趋势基本呈现。“大蒜周期基本保持了三年一涨、两年一跌。”不少种植户和企业人士告诉记者,这次全国大蒜价格低迷正处于大蒜跌价周期。
供需失衡是导致大蒜价格起伏变化的根本原因。谭鸿明等人认为,大蒜供大于求导致滞销,也暴露出大蒜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存在问题。
受近年利好行情的影响,各地种植大蒜的面积不同程度地增加。大理品宏高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品红说:“今年大蒜滞销与经销商囤蒜有很大的关系,在2017年下半年大蒜价格下跌的时候,经销商想到的不是去库存,而是选择冷库存货。本以为今年的种植面积会缩小,但事实上种植面积却继续扩大,这种情况下市场遭到了双面夹击。”
与此同时,在生产端,种植户组织化程度低,对消费市场、销售渠道和市场风险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抗风险机制;在消费端,产品单一,品牌影响力不足,加之产销信息不对称,综合导致大蒜行情低迷。
记者了解到,尽管价格低迷影响了种植户收入,但种植户心态相对平稳。在洱源县,当地多采取大蒜+水稻(小麦)轮作的方式,大蒜只是种植户收入的一部分。洱源、永胜的部分农户说,明年还要继续种植大蒜,因为不种大蒜他们也不知种什么赚钱。
(记者 杨静)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大蒜 种植 价格 农民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