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闽东事 天下理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5月31日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闽东事 天下理
一张蓝图绘到底,三十年铸一剑成——福建宁德的脱贫历程,是闽东历史,也是中国故事。
1988年至1990年,习近平同志曾在宁德工作。在主政宁德的两年中,他的足迹遍及闽东各县,数次深入到没有公路的偏远山村调研,提出了“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脱贫思想,制定了因地制宜的脱贫方针,培育了“把心贴近人民”的干部作风,留下了“四下基层”的工作传统。摆脱贫困的思想,深度雕刻了闽东大地;荡气回肠的故事,至今传诵在宁德的山水之间;久久为功的精神,更是赋予了宁德数十年如一日的战略定力。
资料图
这段三十年写就的中国故事,生动呈现了精准扶贫思想的科学性和实践力量。从闽东大地到中国大地,从“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到今天的精准扶贫,从“把心贴近人民”到今天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今天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策源、发展、经由实践锤炼和检验的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了6000多万人口稳定脱贫的决定性进展,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不但筑就了中国扶贫史上的里程碑,也做出了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的世界性贡献。从闽东经验到中国实践,历史证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力量。
这段用三十年写就的中国故事,赋予了我们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定力与信念。闽东的脱贫成果,源自科学的方针、正确的方向,源自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理论和精神财富,也源自宁德人民笃定目标、持久发力的干劲。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越是到了脱贫攻坚决胜阶段,就越要面对“最重的担子”“最硬的骨头”。只有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只有贫困地区群众笃定目标、众志成城、艰苦奋斗,“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目标才能最终抵达。
实践检验真理,历史映照未来。闽东的三十年历程,证明的是思想、传递的是力量、增添的是信心、提供的是历史眼光。这块试验田中结出的硕果,不断昭示今人,只要我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一定能完成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上首次消除绝对贫困这一壮举,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闽东 脱贫 思想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