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中国何以成为数字大国
中国互联网技术起步并不算早。24年前,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这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起始点。此时,互联网已经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寻常百姓家”普及了。显然,中国是互联网世界的后来者。
中国早期互联网产业的底子并不算厚。起步较晚所带来的互联网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显而易见。上世纪90年代,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黄金期,微软、雅虎、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发展势头正酣。而此时的中国,尚未有一家世界级规模的互联网企业,整个互联网产业尚处于萌芽阶段。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初始条件并不算好。1997年,中国网民数量才62万人,即使连年呈翻倍式迅猛增长,到2000年,中国网民数量也不过1690万人。在互联网市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基础设施等基础条件十分匮乏的情况下,中国互联网发展基本可以算是“白手起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短短二十几年,中国已经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数字大国。从活力无限的网上购物到蓬勃发展的云计算技术;从随处可见的移动支付到“一扫即达”的共享出行……中国数字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就连英国《金融时报》网站也刊文指出,中国数字产业的规模和变化速度令人头晕目眩,这促进了可能是世界上最生机勃勃的移动生态系统的发展。数字也印证了这一判断: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32.9%,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这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中国何以成为数字大国?
鼓励创新为数字中国营造了良好氛围。从数字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建设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数字经济在顶层设计层面受到的重视逐级递增。而国务院先后颁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则在数字经济重点领域谋篇布局。这一切都表明,创新中国建设为数字中国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深化改革为数字中国提供了发展动力。如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中国扎实有效地展开。随着中国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凸显,传统行业营收、利润不断下降,如何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成为紧迫的课题。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相继崛起,“数字经济”为各经济领域转型升级提供新路径,驱使传统从业者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也成为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以人为本为数字中国提供了方向指引。经过这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数字中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是渗透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尤其是在社会治理层面。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政府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端应用等信息平台的用户规模已达2.39亿,占总体网民数量的32.7%。同时,中国积极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万个贫困村实现了宽带覆盖和升级改造。这些数字表明,在“以人为本”的指引下,数字经济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居全球第一。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技术应用市场。在当前全球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网络强国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而对于已经成为数字大国的中国来说,如何借助以往成功经验,加快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将自己打造成为网络强国,将是一个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中国 数字 互联网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