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网络谣言如何精准地找到了我妈
“操碎了心的老母亲”,又给我发来了一篇公号文章“吃一餐等于5颗避孕药,难怪很多人都怀不上!你也在吃!”并留言,你好好看看平时你们爱吃的都是什么东西,赶紧扔了吧。
打开视频,是一段根据某卫视节目剪辑的视频——营养师把一块鸡胸脯肉打成肉泥,再加入淀粉、大豆蛋白粉搅拌,加入高弹素、牛骨髓浸膏和焦糖色,最终做出了20多个肉丸。视频严肃指出,这样的丸子,吃它一次等于吃5颗避孕药。
上网一搜,上观新闻两年前就做过辟谣。某卫视的完整视频,只是揭示了添加剂肉丸的制作过程,其结尾处表示,“虽然无法直接证明吃肉丸子会不会导致不孕不育,但对人体的伤害不容忽视”,并未作出“吃它一次等于5颗避孕药”或“导致不孕”等结论。
至此,事情已水落石出:视频发布者为博眼球,采取了“标题党”的操作手法,还通过“移花接木”重新编辑了视频,篡改了视频的本意。
我的母亲是大专学历,当过老师,但最近发给我的链接文章有越来越不靠谱的趋势。一些互联网胡乱包装、危言耸听的养生文章频频经母亲之手呈现在我的面前——“这7件事,绝不可能在夏天做!因为太伤身体了,还可能要命!”“早上洗澡洗头,阳气还没用就消耗了!”“马上检查一下家里的油壶,否则得了癌症都不知道!”对于谣言,母亲的信条是“宁可信其有”,不辨真伪,一律小心避开。于是,托朋友圈那些谣言的“福”,在家里,动物内脏、牛肉、鸡肉、瘦猪肉、肥肉、空心菜、金针菇、豆芽菜都渐渐从餐桌上消失了,只有西兰花、黑木耳这些备受“朋友圈养生指南”推崇的食材成为常客。
耸人听闻、夺人眼球,是这类文章的共同特点,然而它们是如何在茫茫网络大数据中突破层层迷雾,精确地找到“假懂真信”的受众呢?这不能不说是近些年快速发展的大数据营销的功劳。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场景、行为都被数据化,读过哪些文章、偏好哪些品牌的服装、看过哪些楼盘,都证明你对这些事物有兴趣,之后源源不断的信息便会自动推送到眼前。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沉淀,每个人的数据不断被完善,实现数据圈层化到个人化的转变,于是个性化的精准营销便实现了。营销是这个途径,与点击量和收入相关联的谣言推送亦遵循着这个路径。
然而,除了技术原因,是否还有别的原因使老年人爱看爱传播这类谣言呢?老年人与子女代际沟通的欠缺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子女忙于工作和养育下一代,疏于与父母沟通,老年人转而向朋友圈寻找存在感和认同感。一方面,同伴发来的谣言,如同关爱的橄榄枝,关怀备至,嘘寒问暖,鼓吹传统家庭社会秩序,很容易赢得老年人的心理好感;另一方面,这些谣言为了增强可信度,经常伴有“央视报道”“人民日报”等截图,正中老年人容易相信媒体权威的心理。而向子女转发这类信息,几乎处于保护子女的天性,觉得这些貌似很有道理的信息多了解没坏处,希望子女能够多关心身体,老人们无意中也成为谣言的传播者。
中国正向老龄化社会迈进,“朋友圈谣言”在很大程度上亦是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难题的一个缩影。不让朋友圈谣言击中“我妈”,正是我等为人儿女的责任。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谣言 视频 网络 精准 文章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