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为官需“耐烦”
清代廉吏陈宏谋在其《从政遗规·耿恭简公耐烦说》中曾讨论过为官者“耐烦”的问题:“居官莅事,牒诉纷错,日出事生。欲每事躬亲料理,未有不以为苦者。一有厌苦之心,便有不耐之意。或草率了事,或假手他人,或阘茸稽延,或急遽无序。民亦多蒙其累,事便不得其平。”大意是,为官要“耐烦”琐碎小事,不论事情多少,亦不论大小都不能怠慢,否则草率了事,拖沓敷衍,老百姓就要受苦了,事情也做不好。最后,陈宏谋还慨叹:“不耐烦所带来的后果,真是不小啊!”
古人的智慧与告诫,今日依然给人以启迪和警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奋战在工作一线,日日夜夜与群众打交道,所见所闻大都是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工作难免会有些琐碎。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干部都能够勤恳为民,想群众所想、谋群众所急。但也有少数人表现出不耐烦。有的干部想干“大事”,认为群众讲的多是家长里短,“剪不断理还乱”,理不出头绪也不想理;有的认为群众要求多、诉求广,众口难调,“按下葫芦浮起瓢”;有的在基层摸爬滚打年头多了,对一些事情逐渐麻木了,磨去了干劲儿也磨去了耐心,懒政惰政随之而来;有的感觉自己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为民服务理念越发淡薄,不愿花心思费精力去下“绣花功夫”;还有的为群众办事碰了钉子或是被误会,久而久之热情消退,不愿再管“闲事”……这样的干部在工作中,耐性越来越少,牢骚越来越多,事情办不妥,群众不买账,上级不满意,自己往往也烦恼不已,陷入了恶性循环。
对此,不妨看看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不妨常常默念两句话:一是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是共产党人最讲认真。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坚持认真对待群众的利益诉求,真诚对待群众的点点滴滴,这份认真,这份真诚,无不蕴含着对群众的细致耐心,对群众工作的极度重视。
1934年毛泽东在谈到如何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时指出: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这些,都是毛泽东强调要认真细致解决的群众小事,如果没有耐心,不真心实意,怎么能得到解决?又如何赢得拥护?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多数基层干部“5+2”“白+黑”地拼搏着;但同时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干部工作态度和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都考验着干部的耐心。可是,群众工作再苦再累,也不能成为有的干部不耐烦的理由。试想,谷文昌战天斗地治风沙,带领群众十四年如一日艰苦奋斗,容易吗?廖俊波带领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被誉为人民的“樵夫”,不累吗?黄大发为了群众用水方便,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不苦吗?回首我们党的历史,无数先锋模范,哪一个不是把群众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宣过誓、入了党,身为共产党员,就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就应该为美好生活奋斗而无怨无悔。
摆正心态、耐下性子、日积月累,群众的事情一件一件办,群众的利益一点一滴谋,干部才能够赢得群众拥护,才会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群众 耐烦 干部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