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秀风采秀风采
万平 万晓白:一对父女的治沙接力
18年前,在风沙肆虐的科尔沁沙地上,一位年近半百的工程师重回“第二故乡”,毅然开启了孤胆英雄式的治沙之旅。他百战黄沙,百折不回,青丝变白发。
18年后,一名“80后”放弃城市舒适的工作和生活,从父亲手里接过了治沙接力棒。她无问西东,不计得失,青春绽芳华。
他叫万平,她叫万晓白,父女俩把绿色的梦想种进黄沙,种进两代人的生活,种进了一群人的心间。
万平 网络资料图
万晓白 网络资料图
一个人的抗争
盛夏时节,在吉林省通榆县的科尔沁沙地上,风沙渐息,一团团风滚草在沙地里扎根重生。一名戴着红色志愿者帽子的老人格外醒目,他又黑又瘦,却声如洪钟。他就是万平,说起话来一口一个“OK”。
说起治沙,万平就像打开了泄洪闸。30年前,他曾在这里下乡当知青。那时候科尔沁还是一片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乡亲们对这位小知青格外呵护,把家里好吃的给他吃。在这里万平也找到了爱情,成了当地女婿。
30年后,作为松原市长山热电厂环保工程师的万平故地重游,却发现这里已是黄沙漫天、盐碱遍地,乡亲们在日渐贫瘠的沙地上劳作。
万平在职时曾想帮助村里引进造纸项目,带动乡亲们致富。“但土地沙化了,赚再多的钱也买不来幸福。”万平说。思忖再三,最后他决定承包荒弃的沙地,通过植树造林既改善环境,也有经济效益。
1999年,万平选定了一个荒漠化异常严重的村庄——新合屯,承包了1500亩沙地,从这里开始了自己的治沙事业。
第二年6月,万平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带着积攒的30万元,破釜沉舟,走进了那片离家400公里的沙地。那一年,他47岁。
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场抗争会这么艰难,要这么持久。
万平承诺,栽树成活之后,把七成收益分给村民。2001年春天,他带着村民走进沙坨,每天挖坑栽树。那年栽下5000棵杨树和20万棵沙棘。由于干旱高温,全军覆没。万平一场大病,几次晕倒在沙地里。
当时新合屯的村民们看到万平将大把的“票子”扔到沙坨子上,都笑他有“神经病”,一个外来人,凭啥栽树能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在经历一次次惨痛失败后,万平逐渐摸清了自然规律,改单纯种树为先挖方格铺草埋草。他围起4000米的围栏,“禁牧还草”,恢复植被。
几年时间,30万元积蓄花费一空,万平抵押父亲在长春的房子,借遍了周围的亲朋,最多时欠债70多万元。最后吉林省政府拨给他的科技款解了燃眉之急,万平重整旗鼓。
经过18年奋战,如今,万平承包的1500亩沙地变成了科尔沁沙地生态示范区,植被覆盖率达95%,后栽的3万棵杨树已亭亭如盖;植物种类达百种以上,动物也有数十种之多,鹌鹑、野鸡、野兔随处可见。
治沙英雄、感动人物、绿色先锋……如今,万平身上已经有着数不清的荣誉,但他最看重的还是村民对他的评价。老村民吕军说:“新合屯有两个功臣,一个是建屯者,一个就是老万。没有他,这个屯子就被沙子埋了。”
两代人的传承
环保治沙注定是“悲情英雄”、要承受“妻离子散”吗?不,万平的女儿万晓白接过环保事业时,决定扭转这种“画风”,“环保也可以做得风轻云淡、清新时尚”。2018年初,万平宣布退休,万晓白正式接过父亲的接力棒。
万晓白很早就参与了父亲的治沙事业。2000年,万晓白还在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就读时,父亲抛家舍业地扎进了沙坨子。“起初看父亲做得太苦,就想帮帮他。”万晓白说。
2002年,万晓白大学毕业后,放弃找工作的机会,跟父亲做了半年的环保志愿者,写项目策划书,四处“化缘”筹钱。到了年底,她被父亲劝走:“该考虑个人问题,要成家立业了。”
离开沙地,成家立业,在宁波当上教师的万晓白,一直惦念着父亲和他那未竟的梦想。
“上阵父女兵”。3年后,万晓白得知父亲已债台高筑,举步维艰,毅然辞去宁波市的工作,带着刚满周岁的女儿回到父亲身边。
没有保险,没有假期,每月只有父亲给她的800元“工资”,做着一份“看不到希望”的工作,一些亲戚说“万平拖累了姑娘”。但万晓白不这么认为:“做环保是一份大有作为的事业,它的收益在长远的未来。”
2006年,万晓白和父亲注册了吉林省第一个民间环保公益组织——通榆县环保志愿者协会,并为协会撰写项目策划书,募集资金。
父女两代人,虽然都怀着治沙理想,但对于治沙的理念和方式多有不同,常常争得面红耳赤。
与父亲的想法不同,在万晓白看来,做环保不意味着要像“苦行僧”一样,也可以做得很时尚。她一改父亲“悲壮”的“画风”,邀请企业家和都市白领进入示范区,体验环保工作,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事业,努力让环保做得轻松惬意。 她还跑到北京、上海,寻找企业和基金会募集资金。
众筹概念兴起后,2015年,万晓白又面向小额捐赠者发起了众筹。不到一年,捐款额达到47万元,捐款人数7.7万人次。如今,她已能筹到每年30万元以上的固定捐款。
一群人的追随
万平父女的环保梦像风滚草一样,落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这一行列。
过去,环保志愿者主要来自高校学生,曾有全国200多所大学的4000多名大学生来这里做志愿服务。如今,让万平父女更感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绿色发展的甜头,开始自觉加入治沙事业。
2017年,村民李亚楠主动提出,想把自家50公顷的沙陀地也围起来还草,建立新示范区。这在万平看来是破天荒的事,他帮李亚楠免费围起了示范区。在她的影响下,已有更多村民准备将沙地还草。
如何让治沙事业产生效益,一直是万平父女思考的问题。
正是在万平父女的不懈努力下,科尔沁沙地生态示范区已能够阻挡住每年2.8米的流动沙丘,不仅保住了万亩良田,村民收入也比以前翻了一番。绿色发展效益明显,“沙地里真的生出了金疙瘩”。
曾经嘲笑过万平的村民,成了他的“铁杆儿”。村民郝龙说:“即使万平离开沙坨子,我们也会把退耕还草继续下去。”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善良 施汉冲 平凡好人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