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加快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 题:加快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
新华社记者陈芳、胡喆
7月1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
资料图
一个国家的创新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一些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瓶颈仍然存在。新形势下,我们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差距可能被拉大的严峻挑战,必须加快形成一种突破核心技术短板的新机制,培育多元化的创新力量,打好“科技短板”的攻坚战,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提供坚强支撑。
加快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依靠集中攻关,我们干成了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必须继续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良传统。与此同时,要努力开创市场、集体、个人三种力量共同推动科技进步的攻坚新局,充分发挥三种力量的优势与作用,让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和创新力量释放出来。
加快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作用。市场和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要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强大合力。
加快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要充分发挥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在攻关核心关键技术的道路上,让科学家“说了算”,让科研成果更多从实验室走进孵化室,才能形成“遍地英雄下夕烟”“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良好创新生态。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缺乏突破的潜力,而是缺乏创新的胆识;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没有攻关的能力,而是缺乏坚持的定力。冷静审视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有自信、不自大,加快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就能够发现酝酿中的能量,实现积蓄中的突破。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核心技术 关键 形成 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