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上海市政协实地考察绞圈房保护工作并展开座谈
中新网上海8月28日电 (记者 许婧)提起上海本地老房子,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石库门。有研究者提出,石库门是十九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渐渐形成的,而至少有三四百年历史的“绞圈房”是石库门的源头。28日,上海市政协部分委员赴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合庆镇实地考察绞圈房保护工作并展开座谈。
被列入上海浦东文物保护点的“绞圈房”顾家老宅。 供图。 申海 摄
绞圈房外部景观。 供图。 申海 摄
当天,上海市政协常委、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马建勋称,上海市政协正在研究绞圈房的保护价值,计划建议提请政府部门做一次普查。
绞圈房,顾名思义,绞圈而建,左右对称,它的居中大门是上海人熟悉的“墙门间”,左右依照财力和子孙多少各造一到三间正屋。宽敞的庭心又称天井,面积约为“墙门间”的一倍,用于洗晒衣被,晾晒果蔬。庭心两侧各有小客堂一间,前后厢房两间。穿过庭心则是大客堂,左右也各有三间正屋。这样绞圈而建的房子,坚固扎实;这样团团而居的生活,有利于互相守望,防盗防窃。
史料显示,上海市区和郊区都存在过“绞圈房”,它曾是代表性的上海民居。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这样的老房子由于种种原因,在快速的消失。
位于上海浦东周浦镇旗杆村的顾家老宅,是目前上海保留较为完好的绞圈房。老宅于1830年左右开建,历时十几年完工,共有28间,房屋占地两亩多。2017年,顾家老宅被上海浦东新区列为文物保护点,但是还有一些老宅却未被纳入保护范围。
一位顾姓老人说,祖上数代都居住于顾家老宅,目前老宅仍居住有顾家后人。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这位老人记得,小时候周边还有几处类似的绞圈房,但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为了盖新房子,都拆了,很可惜。
在日前举办的上海科技论坛暨上海市建筑学会六十五周年系列学术讲座上,有石库门研究专家提出,石库门是从最早的汉民居合院建筑到江南传统民居再到绞圈房演变而来的,保护石库门,更要保护本土绞圈房。
马建勋表示,上海既要保护一些名人故居和有纪念意义的地方,也要重视对民居、老房子的保护,这或许是上海文化、江南文化的一种传统基因,也是一种文脉。未来,希望保护较好的绞圈房能作为陈列馆,用于传播文化。(完)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绞圈 保护 圈房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