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美电磁炮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上舰测试之日已不远
原标题:美电磁炮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上舰测试之日已不远
近日,美国海军研究学会新闻网(USNI)披露了美海军电磁炮研究的最新进展。据悉,由海军研究办公室(ONR)主导研发的电磁炮实现了身管寿命的关键技术突破,电磁炮“身管寿命已经做到比常规火炮还好”,美国未来“大型水面作战舰”将会为电磁炮做好准备,等待电磁炮成熟并装舰。美海军在电磁炮领域取得关键性技术突破,是否意味着这种新型武器即将上舰测试?
“电磁炮由陆上试验到上舰测试需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这主要由于相比陆上试验,舰上服役环境更为苛刻。”《中外舰闻》主编、军事评论员吕田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一是体积和重量庞大,电磁炮包括一整套电压、电容等设备,需要通过优化设计,缩小体积、减轻重量;二是耗电量巨大,军舰电力供应比较紧张,美海军正在研制的电磁炮可以通过超级电容储存部分电能,在发射时集中释放,但实战中往往需要连续发射,这既会增加电容工作负载,也会对舰艇造成较大的电力供应压力,从而限制电磁炮射速;三是火控问题难解决,美海军研制的32兆焦电磁炮射程为150—200公里,初速度太高,一般电子元器件无法承受发射过载,美海军为此正在研制超高速炮弹(HVP);四是现有炮塔伺服机构难以满足要求,电磁炮炮管是沉重的超导磁体,常规火炮的伺服机构无法满足电磁炮旋转、俯仰等调节要求,需要重新研制炮塔伺服机构;五是散热量大,电磁炮炮口初速高,炮弹与身管摩擦产生巨幅热量,冷却问题十分严峻。
“为此,美海军为电磁炮研制确立了多条技术标准。”吕田丰表示,美海军研究办公室研发电磁炮时,制定的主要目标包括炮口动能达到32兆焦,体积和重量能够置于驱逐舰上,身管寿命超过1000发,射速超过10发/分等。海军研究办公室在炮口动能达到要求后,通过增加电容的能量密度,改进封装方式等多种手段减少电磁炮的尺寸和重量,在炮口动能和体积方面都已经基本满足了最初的设计目标。近年来,通过先进材料的应用,海军研究办公室又解决了电磁炮的炮口烧蚀问题,达到了其计划的超过1000发身管寿命指标,甚至可能已经做到了不输于MK-45 Mod 4型127毫米舰炮1500发的水平。之前,海军测试的电磁炮没有安装冷却系统,因此只能在打完3发炮弹后令其自然冷却,新测试的电磁炮据说已经安装了冷却系统,美相关专家认为2018年年底前能达成其10发/分钟的射速目标。
“美电磁炮上舰测试的技术时机或将成熟。”吕田丰说,美海军电磁炮研制一波三折,开始计划研制射程高达450公里,炮口动能达到64兆焦的电磁炮,后因技术原因改为32兆焦,研制过程中多次宣称将上舰测试,却都被搁置。现在看来,美海军即将解决电磁炮上舰的所有关键技术问题,完成上舰前的技术准备,按照美海军电磁炮的发展规划,上舰测试之日已经不远。
编辑:曾珂
关键词:美电磁炮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上舰测试之日已不远


黎巴嫩举行阅兵庆祝独立日
纽约举行2018感恩节大游行
河北衡水:非遗文化进课堂
探访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
新疆开通“空中巴士”助力冬季旅游
全国政协京内新任委员参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博鳌亚洲论坛首尔会议聚焦合作与创新等议题
胡塞武装宣布愿为和谈停止所有军事行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