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我和稻米有个约会”——一对夫妻“稻客”的黄金周
新华社哈尔滨10月8日电(记者杨思琪、杨喆)“十一”黄金周,家家户户外出旅行,休闲赏秋。来自江苏省淮安市的周爱国和解阳英,开着大货车载着收割机,一路北上两千多公里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稻客”夫妻开启了“收稻之旅”。
渐入深秋,黑土地上稻田广袤,粮食丰硕。每年都吸引数千名像周爱国一样的跨区收割作业者前来参与这场秋收盛事,一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上午十点,太阳升高,晨雾散去,稻田里的露水慢慢蒸发。周爱国戴上帽子和口罩,开始一天的劳作。他驾驶着收割机,犹如“钢铁白龙”一般在稻田间轰隆隆前进。顷刻间,装进车里的是干净饱满的稻米,留在身后的是一截截整齐的稻茬。
此时,妻子解阳英已经开始挑水、洗衣,烧水、做饭。干豆腐、油豆角、酸菜、新鲜江鱼……把这些东北特色菜端上餐桌时,解阳英开玩笑说,她做出来的是“江浙系的东北菜”,带着家乡的味道。
“吃在车里,睡在车里,这就是我们的房车。”解阳英从大卡车一侧打开车斗上的箱门,里面装满衣服、水壶、饭锅和各种生活杂物,车底还藏着一个大水箱。车斗上,立着一个一人多高的简易帐篷,这便是他们的洗澡间。
七天时间,这对“稻客”夫妻已经辗转两户农家,平均每天收割三四十亩,每亩价钱在五六十元不等。这样算下来,他们已有超万元收入。
“现代农业大发展,让我们收稻更专业、更安心。”周爱国说,以前的“稻客”提着镰刀、背着铺盖卷,走村串户上门收割。如今,和他一样的新“稻客”不仅开上了收割机,作业效率大为提高,还能享受到跨区作业免收高速费、购买农机有补贴等诸多福利。
周爱国说,为了相互照应,一般“稻客”都是几辆车组成车队同行。除了水稻,他们还收割小麦、油菜等农作物。5月,湖北、安徽;6月,江苏、河南;7月,江西;8月、9月,湖北;10月,黑龙江;11月,江苏……全国各地的丰收季,就是他们候鸟一般的“迁徙”指南。
下午四点,天气转凉,露水来袭,男人们收工,女人们又做晚饭。明晃晃的灯光下,热腾腾的饭桌前,是“稻客”们辛劳一天后的犒赏,也是他们在异乡的团聚。
夜色渐深,“稻客”夫妻一前一后爬上大货车,放倒座椅,铺上被褥,挂上窗帘,准备休息。睡前,解阳英拨通了手机,和远在老家读书的儿子视频聊天,询问他作业情况。周爱国一句话没说,他手机的桌面就是女儿的照片。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稻客 夫妻 黄金周 爱国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