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从“沙漠之舟”到“沙漠黄金”—— 驼产业助牧民增收致富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23日电 题:从“沙漠之舟”到“沙漠黄金”——驼产业助牧民增收致富
新华社记者李仁虎、王雨萧
凌晨5点,天还没亮,牧民桑德格提着奶桶来到自家驼圈旁,准备给家里的25峰母驼挤奶。“乌兰音格!乌兰音格!”这峰名叫“乌兰音格”的红毛骆驼脾气有些暴躁,每次挤奶桑德格都要不停地喊它的名字。“25峰全挤完得两小时,虽然辛苦些,但卖驼奶挣得多,按现在的价,今年增收十几万不成问题!”桑德格笑呵呵地说。
45岁的桑德格是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巴彦高勒苏木沙布日台嘎查的牧民,家里养了120峰骆驼,过去收入来源主要是卖驼绒和驼肉,今年春天,他响应当地政府发展驼奶产业的号召,开始挤驼奶。
“一峰母驼每天能挤2斤奶,一年至少增收6000元,比卖驼绒和驼肉划算多了。”桑德格说。
2014年,内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阿拉善右旗,成为内蒙古第一家驼奶制品研发和驼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公司以20元/斤的价格从牧民手里收购驼奶,其中政府补贴5元/斤。“过去牧民卖驼绒,一峰骆驼一年产绒最多卖几百元,现在卖驼奶一年至少能挣六七千元。”公司总经理冉启伟说。
距桑德格家260公里远的曼德拉苏木,谢海兵的骆驼养殖合作社已经实现机械化挤奶。4年前,32岁的谢海兵辞职返乡,经过两年考察,成立了阿拉善右旗旭辉骆驼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共14户牧民以170峰骆驼入股,一峰骆驼每年可分红2000元。合作社与内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卖驼奶为主,目前骆驼数量370多峰,每日可挤驼奶100多斤。
“现在的消费者普遍追求高品质,驼奶营养丰富,蛋白质、钙铁等含量要比牛奶高,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我们在全国有600多个专卖店,销售液态奶、驼乳粉、驼奶片等产品。”冉启伟说。
驼产业不仅鼓了牧民的腰包,还拯救了一度濒危消亡的双峰驼。阿拉善是全国双峰驼主产地,1982年骆驼存栏数量达25万峰,作为“沙漠之舟”的骆驼,伴随了一代又一代牧民走过荒沙岁月。20世纪90年代末,骆驼逐渐被现代交通工具取代,加上养驼效益低,使得骆驼数量骤减,2003年全盟骆驼存栏数量仅5万多峰。
近几年,随着驼产业发展,骆驼的经济价值逐渐凸显,驼肉和驼奶价格水涨船高,牧民养驼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目前阿拉善骆驼存栏数量达到12万峰,占全国骆驼总数的三分之一。
在内蒙古骆驼研究院,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阿拉善盟畜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围绕双峰驼的生物特性和产品深加工进行研究,目前已经开发了驼奶、驼肉罐头、有机精品驼肉、驼血多肽、驼皮阿胶、驼峰化妆品、驼胎盘保健品等系列驼产品。
“这几年骆驼的价值不断被挖掘和发现,如果说过去骆驼是‘沙漠之舟’,那么现在它已经华丽转身,变成名副其实的‘沙漠黄金’。”阿拉善盟畜牧研究所所长周俊文说。
据了解,阿拉善下一步将重点通过培育养殖百峰骆驼家庭生态牧场、养驼合作社及奶源生产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打造骆驼产业科技园区,提高养驼业经济效益,造福更多的牧民。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骆驼 牧民 产业 驼奶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第十一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在约旦拉开战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