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全国法院员额法官已逾12万 政协委员提出应进一步扎牢司法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

2018年11月09日 09:58 | 作者:王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截至目前,全国各级法院共遴选法官12万名,占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33.8%,高于去年的32.9%。这是记者近日随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专题调研组调研采访期间获悉的最新数据。

中央政法委司改办副主任孙晓芳介绍,随着司法责任制改革的推进,法官、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监督有序、制约有效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基本建立,优秀人才向办案一线流动趋势明显,85%以上司法人力资源配置到办案一线,办案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

据介绍,人民法院考核员额法官突出能力和业绩导向,强化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建立法官员额退出机制,对于能力不胜任、办案不达标的员额法官,及时按程序退出员额。截至目前,全国已有5000多名法官因转岗、调离、辞职等原因而退出员额。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司法体制改革的任务是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了解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若干问题,推进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全国政协将“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专题列入今年调研工作计划。10月底,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委员就此专题赴江苏省、福建省两地,围绕“完善员额管理制度、规范审判权力运行、建立新型权力监管机制”等若干配套改革工程开展专题调研。

据调研组调查了解,随着改革纵深发展,法院、检察院系统在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比如,一些入额领导干部办案务虚不务实、办案主体权力清单有待进一步规范、监督和惩戒机制尚未健全、司法辅助人员职业保障政策有急需细化明晰、刑事律师诉讼权利保障不足等。

委员们指出,应以改革思维和办法继续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困难。对于入额领导干部办案考核,应以案件疑难复杂度权重衡量,完善考核制度和司法辅助人员的职业保障制度,进一步扎牢司法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遍每一个角落。

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胡仕浩告诉记者,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积极制定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专业法官会议、法官惩戒等配套政策,司法责任制改革制度体系日益完备。此外,中央政法委正在起草《关于加强司法权力运行监督管理的意见》,目前已经形成初稿,下一步将结合经验推广加快推动落实。

据了解,此次全国政协社法委组织的调查研究结束后,将把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呈报中共中央,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法官 司法 员额 权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