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会议 会议

提质增效,从讨论现场开始———委员学习研讨班上的好声音

2018年11月22日 09:36 | 作者:刘彤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我是研究无人机的,无人机在未来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从技术角度讲,我对这个产业的发展前景、带来的社会影响了如指掌……”在第九组讨论现场,樊邦奎委员声音洪亮,铿锵有力,说起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滔滔不绝,“但怎么把这个领域面临的问题写出一件提案引起大家高度重视,这个我就不懂了,所以希望联合调研……”

“我报名!如果有联合调研我参加!”杨伟民委员听到这样的提议后立刻举手,引起大家的会心一笑。

“其实这种融合的讨论效果很好,可以相互启发,提高建言水平,希望以后的会议、调研除了按界别划分,还可以跨界融合,因为政协本身就是一个融合各领域的平台,我们内部应该先打破模块,这个应该记录下来!”吴刚委员向小组秘书示意。

这样的互动氛围,让来自新闻出版界的韩敬群委员很有感触:“我们出版业都会关注文风,但这次参加培训班给我的一个体会就是,感受到了会风清朗,大家的发言都很务实,比如我们九组的讨论现场,没有套话、空话,都很接地气!”

在他看来,以前很多人都关注哪些委员提了多少数量的提案,但现在大家都提倡提质增效,要多提有针对性的、能反映一个行业或者说社会关切的问题,同时还要给每一个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我来自出版界,提案关注的多是创作问题。我们经常提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好作品、好作家来匹配这个时代?但光提得好还不行,还要思考怎么解决问题,让大问题和小切口结合起来。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文学创作如此,政协委员履职也应该如此。”韩敬群说。

在第八组的互动讨论中,张庆山委员说参加此次培训班为今后履职找到了一个支点:“我对汪洋主席提到的政协委员要强化质量意识感触很深。因为平时也遇到过一些流于形式的会议。但参加这次培训班感到了作为政协委员的责任,要珍惜委员的发言权,少一些空话、套话,做到言之有据。”

“每年我们都会提交大量的提案,但怎么让它们更好地发挥实效?”徐星委员在发言中表示,一方面我们还是要提高自己的能力,用具体的方案、数据把提案做实,另一方面,我们政协内部做好分门别类、筛选划分,给部委做好参考,还应该在跟进落实上下功夫,因为提案最终还是要解决问题。

讨论现场,大家各抒己见,但有一个共识是,政协工作要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记者发现,“提质增效”这四个字已经在讨论现场悄悄出现:委员们开门见山,没有空话、套话,互动交锋,提出问题,也提出解决的办法……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委员 讨论 现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