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网络爆款如何“长青”
要打造“长青”的爆款产品,必须以正确导向、优质内容和完善体验作支撑,将正确导向牢记在心,把优质内容打造成“金字招牌”,把话题热度沉淀成运营“助推器”,让爆款一直热下去
10月20日以来,国家网信办针对自媒体账号乱象开展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已依法依规在全网处置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整治名单中不乏自媒体大号,他们虽生产过多篇爆款文章,如今却“凉了”。
“爆款”一词最初来自电子商务领域,后来概念逐渐扩大,突然流行的手机应用、引发热议的网络综艺、火爆的H5互动游戏、在朋友圈刷屏的10万+文章等等,都称得上是互联网爆款产品。
爆款意味着流量和热度,也意味着高曝光和高收益。从互联网创业者到投资人,从自媒体大V到小编,无不期待爆款的诞生。
近年来,叫得上名字的互联网爆款产品不少,发展现状却大相径庭。有的爆款昙花一现,比如今年初迅速走红的网络直播答题。最热闹时一场答题比赛有500万玩家同场竞技,单场奖金超过百万,但不到3个月的时间几乎销声匿迹;有的爆款则细水长流,比如2016年走红的知识付费。近两年时间过去,知识付费话题性降低,但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艾媒咨询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用户规模预计将达2.92亿人。
为何有不少爆款产品昙花一现?这与运营者直接相关。
有的爆款产品,仅靠推广或明星网红拉动流量,却不能持续提供新鲜内容;有的网络综艺、网播剧初期制作精良,获得观众好评,后期却粗制滥造;有的手机软件创意十足,但由于上线仓促、稳定性较差,用户体验太差只好卸载;有的自媒体人不愿深耕内容,为了获取流量而买粉刷量、抄袭洗稿、炮制谣言……一些运营者只顾追求流量而不顾长久发展,把“百年老店”做成了“过路生意”,让爆款产品陷入要么火爆、要么沉寂的境地。
刻意追求爆款,可能适得其反;持续精耕细作,反而有不期而遇的收获。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近期推出的“时光博物馆”创意体验馆在社交媒体刷屏,团队精心布置的老民居、照相馆、杂货铺,吸引了无数参观者。美食类纪录片《风味人间》上线12小时播放量破亿,背后是创作团队历时两年、走访六大洲20多个国家的辛勤付出。短视频节目《看鉴》坚持内容为王理念,以新媒体形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推出“超简中国史”“汉字里的中国人”等颇受年轻人欢迎的产品,收获了稳定的粉丝和流量,更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口碑,名列多个自媒体平台长尾类短视频榜单前列。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要打造“长青”的爆款产品,必须以正确导向、优质内容和完善体验作支撑。将正确导向牢记在心,把优质内容打造成“金字招牌”,把话题热度沉淀成运营“助推器”,让爆款一直热下去,或许也没那么困难。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爆款 媒体 网络 产品 内容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