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搭建直抵官兵心灵的桥梁
理论的创造者是少数人,而接受和学习理论,则是大多数人的渴望。这一规律说明,理论与受众之间,始终会有一段距离。拉近这一距离,需要搭建一座通向心灵的桥梁。
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亲的时候,女孩问对方:“你是做什么的?”男孩回答说:“我是做室内光线控制设备的。”女孩听了,莫明所以,问:“能说得通俗点吗?”男孩回答:“噢,就是卖窗帘的。”女孩这才明白过来。
把卖窗帘说成“做室内光线控制设备”,从理论上说没有错。但日常交往与交流,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卖窗帘就说卖窗帘,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故作高深,把一句通俗的话说得概念化,反倒使人如坠云雾,搞不清是怎么回事儿,弄不好还会坏了“好事”。
理论是什么?说穿了就是一些道理。人从能感知世界开始,莫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各种理论。这些理论,有的凝结为老一辈人的经验,有的转化为立身做人的格言。父母的训导、老师的教诲,往往都是从传授自己的经验、讲清基本的道理开始。
理论有的是高深的,而真理总是简单的。把理论化为真理,把原理变成道理,需要从日常讲起,从家常说起,融社会实践、人生经验、个人体会于一体。这样,便于把理论拉近、把道理讲活,使人容易理解、乐于接受。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大家都承认它是科学的。但这一高深的理论,真正懂它的人并不多,就连他的学生也不完全了解它。一天,几个学生问爱因斯坦,能不能把“相对论”解释得通俗点,爱因斯坦思忖片刻,回答道:一位美丽的姑娘陪你坐一小时,你可能会觉得只有一分钟那么短暂;要是你在火炉上坐一分钟,你就会觉得有一小时那么久。这就是“相对论”。这里有人物、有形象,比喻生动、论理巧妙,不但是爱因斯坦的学生,就是普通人也都懂了。
理论是时代的精华,每一理论无不体现时代的特点。就像马克思说的,它是“在它的敌人的叫喊声中进入世界”“浸进沙龙、神甫的家、报纸的编辑部和国王的接待室,浸进同时代人的灵魂”。所以,从理论上讲,没有人会不喜欢自己时代的理论。有的人把“抬头”的人讲得“低头”了,这不是理论的错,而是讲的人没讲好、讲不好、不好好讲。有的官兵“宁肯跑个3公里,也不愿坐下来听政治课”,也不是他们不爱理论,而是因为讲的人把好端端的“理”,讲成了干巴巴的“论”,不但没有拉近理论与官兵的距离,反而拉远了理论与官兵的距离;不但没能架起直抵官兵心灵的桥梁,反而堵塞了官兵学理论的兴趣之路。
马克思,一个200年前的人物。而“大众理论公开课”《马克思是对的》一开播,就吸引了男女老少一大堆人。这一节目之所以广受欢迎,就在于它通过开展精彩问答、故事讲述、诗歌朗诵等方式,让理论通俗化,使理论既有实践基础,又有青春气息;既有思想高度,又有时代特色。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集中展示了习主席巧妙运用语言、增强说理力量的智慧。讲理想信念,习主席用“拧紧‘总开关’”来阐述;讲价值观培育,习主席用“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来阐述;讲坚定不移实现改革目标,习主席用“开弓没有回头箭”来说明。这些表述,简单明了,形象生动,一看就能让人记住。
搭建通向官兵心灵的桥梁,基层也有许多好方法值得借鉴。比如,让官兵登台,兵言兵语讲述;采取问答方式,热点话题碰撞;音频视频制作,视听综合运用,等等。有时候,从排斥到喜欢,只需一个喜闻乐见的方法;从“低头”到“抬头”,往往取决于讲者与听者是否产生了共鸣。
从前有一个秀才喜欢掉文。一天夜里,他被蝎子蜇了,大叫道:“吾妻,有毒虫袭吾,速燃灯!”他老婆没听明白,他又重复了一遍,老婆还是不明白。最后,他疼得大叫:“老婆子,快点灯,有蝎子咬我。”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说明当时确实有许多故作深沉的人。笑话中的秀才,本来是可以讲得通俗的,却偏偏要咬文嚼字、故弄玄虚,这是没有必要的。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理论 官兵 心灵 桥梁 搭建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