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孟浩然为何一生未入仕?散漫任性 情商不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这首家喻户晓的诗《春晓》是多么清新明快!但这位盛唐时期与王维并称的山水田园诗人,一生过得并不惬怀。少年英才的他,本有鸿鹄之志,曾写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诗句来表达自己想入朝为官、济世安民的意愿,可惜的是,终其一生,孟浩然只是一介布衣,未曾入仕。他生逢盛世,交游甚广,也见过唐玄宗,却出不了山,究竟是何原因?原来,他有个毛病,太过散漫任性,控制不了情绪,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情商”不高。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巧蓉

冲动弃考,离家隐居鹿门
公元689年,孟浩然出生在襄阳城中一个“家世重儒风”的书香之家,他少时苦读诗书,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教育,儒家推崇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是“治国平天下”,这一点,孟浩然也不例外,少有凌云之志,“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便是他对自己的写照。
聪颖好学又志存高远,小时候的孟浩然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更是父母的骄傲和家族的希望,在襄阳当地也是小有名气。在十余载的寒窗苦读后,17岁的孟浩然在襄阳参加了县试,诗赋、试策、帖经三场考下来,孟浩然一气呵成,高中榜首。如果能在接下来襄州的府试和京城长安的省试中继续出色发挥的话,进士及第指日可待。但是,就在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的时候,孟浩然突然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又任性的决定——不再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了!十年寒窗苦读,为什么说不考就不考?孟浩然的理由是:现在的朝廷太混乱了,我不想陪他们玩。
原来,这一时期的唐朝宫廷政变频繁,纲纪不振,孟浩然不愿意为这样的朝廷效力,还把孟子的话搬出来作为理由——“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离娄章句上》)。显然,这个决定在孟浩然的家里炸开了锅,一家人轮番劝说,但他态度很坚决:我说不考就是不考!他与家族的关系,也因此闹僵,年少轻狂的孟浩然一气之下干脆离家出走。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跑到鹿门山过起了隐居生活,“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情绪冲动的孟浩然,就这样任性地离家出走了,如果他知道唐朝经历了混乱之后,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李隆基即将开启一个新时代——开元盛世,还会不会放弃这次考试?
后来,年过四十的孟浩然在隐居多年后,又决定再度参加科举考试,他吟唱着“何当桂枝擢,还及柳条新”,北上长安,希望能金榜题名进阶仕途。考试的科目为诗赋和试策,诗赋自然是孟浩然的强项,试策相当于现在的“申论”,是考官出一些与政策有关的题目来判断考生对朝政的处理能力。前半生大多数时间都在隐居的孟浩然,对时事和热点难免认识不足,结果名落孙山。年少时曾经轻易放弃的科考,现在想重来却以失败收场,这让41岁的孟浩然有些落寞和伤感,写下了很多诗歌表达名落孙山的失落,“犹怜不才子,白首不登科。”“今日龙门下,谁知文举才。”

怨诗献帝,惹怒唐玄宗
幸好,在长安,还有张说、王维、贺知章等一众好友,陪在孟浩然身边,尤其是王维,因为写诗的风格相似,年龄差了十几岁的二人相见恨晚,成了无话不谈的知音之交,经常在一起畅谈理想,吟诗作画。
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有一天,在皇宫太乐署任职的王维,见孟浩然因为科考落第心情低落,思绪颓然,便邀其入宫作客,品茗论诗,舒缓心情。正在这时,忽然听到太监来报,唐玄宗来了,要王维接驾。这两人顿时大惊失色,毕竟皇宫禁地,外人不得随意入内,弄不好要受到责罚,孟浩然在慌乱中更是直接躲到了卧室的床底下(“浩然惊避床下”)。
唐玄宗一进来,王维见他心情很好,便没有隐瞒,乖乖地将实情告诉了唐玄宗,还在他面前把孟浩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番,说此人才学非凡,诗文俱佳。唐玄宗久闻孟浩然的诗名,便没有怪罪,让孟浩然出来相见,问他最近有什么诗作。这对于科考失败却仍想求取功名的孟浩然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寻常人遇到这种好机遇,必定会吟诵一些积极向上的诗歌,表达自己的一腔抱负,然而,此时正是失意困顿的孟浩然牢骚情绪一上来,竟然念出了他在不久前写的那首《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这是一首怀才不遇的牢骚之作,尤其是第二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表面写自己志大才疏,实际上却是抱怨“明主”不“明”,使得自己怀才不遇。所以,玄宗皇帝一听到这一句,顿时大怒:“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意思是,“是你自己没能应举求进,朕什么时候弃你不用了?怎么这样诬蔑我呢!”
谁没有失意之时,你失意了就发牢骚,怨天怨地,这点担当,这点胸怀,怎么委以重任。就这样,孟浩然的人生路上,因一首控制不住情绪而念出来的抱怨诗,失去了千载难逢的求进机会。其实,他的诗亦不乏气势壮阔者,若是那日他吟诵的是那些有气势的诗,他的境遇大概也不至于如此。
醉酒失约,错失引荐机会
求仕失败后,孟浩然离开长安,在畅游了一番山水之后,回到了家乡襄阳,也是在这里,公元735年,已经46岁的孟浩然又一次迎来了人生中绝佳的进阶仕途的机会。
时任襄州刺史的韩朝宗,听闻孟浩然闲居在家,就来拜访他。这个韩朝宗可不是个一般人,以举贤荐能闻名于世,《新唐书 韩朝宗传》形容韩朝宗“喜识拔后进,尝荐崔宗之、严武于朝,当时士咸归重之”。崔、严两人在开元天宝年间都名重一时,均由韩朝宗所荐。崔宗之是杜甫《饮中八仙歌》的“八仙”之一,严武两次任剑南节度使,还延请杜甫入幕府。所以,时人有“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之说,大诗人李白也曾写下著名的《与韩荆州书》希望得到他的举荐。可以说,由韩朝宗来推荐入朝,能做官的可能性非常大。
根据《新唐书·孟浩然传》的记载,韩朝宗与孟浩然一见如故,把酒言欢,孟浩然将自己大半生的坎坷经历全都告诉给了这位父母官。韩朝宗也认为,孟浩然这样的人才,不应该被埋没。于是便决定,“偕至京师,欲荐诸朝”,找机会向朝廷举荐孟浩然。孟浩然非常高兴,答应了和韩朝宗一起进京谒见。
到了约定进京的时间,韩朝宗却迟迟未见到孟浩然,连忙派人去寻找,却发现他正与一帮老朋友喝酒喝得正高兴呢(“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来人提醒孟浩然“君与韩公有期”,还善意劝他,你这么不守约定,会枉费了韩大人的一片苦心的。哪知孟浩然这时正喝在兴头上,便借酒使性抱怨道,“我喝都喝了,现在全身痛快,哪有空管其他事情啊!”(“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一副豁出去的样子。于是,他就这样爽了约,放了天下士人都希望得到垂青的韩朝宗的“鸽子”,惹得韩朝宗大怒,自己一个人进京去了。
17岁时,抱怨朝廷纲纪不振,孟浩然罢府试,错过最佳考试时机;41岁时,北上长安,进士落第,求仕不能,受到唐玄宗面见,竟献上一首抱怨诗,惹得玄宗勃然大怒;46岁时,又有朝臣为他引谒,可在约见当天,他竟跑去喝酒,并且借酒使性不去谒见,错过了人生最后一次机会。可以说,孟浩然的人生不是没有大好机遇,也不是没有才气,只是他那不受控的情绪把机遇通通变成了窘境,求仕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编辑:杨岚
关键词:孟浩然 朝宗 任性 唐玄宗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