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以日本为例,探讨书法艺术的独立性
所以书道在进入日展以前,也已经明显地有意识地划分出各个领域来,且各个领域,比如假名、汉字、甚至调和体来。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的历史流序并有专人研究,出各种流派介绍,来完善各自门类的理论体系,以至于所有的艺术创作在大原则上不违背这些理论规律以外,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明确定义,然后在这些理论框架里开始做艺术创作,且做到彻底,这是我对日本书法作品呈现的一个总体印象和感觉。
如明清调的创立,就是以明末清初历史时期做依托,还特地开了研讨会,立起一杆旗帜,随后理论研究逐步跟上,然后创作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实施开展,实践与理论互相依托的现象就形成了。
在日本,从日展设立第五科书道开始,其他四科为东洋画、西洋画、雕塑和工艺。对于书道在日本的发展史来说,我觉得这可以是一个分水岭,它把全日本的书家,第一次这样大面积地笼络在一起同场竞技,逐渐发展成作为书道会成员参与,会比普通人参与有着更大地受赏可能性。这对日本书道有个很正面的影响,就是把书道作品在展览会上的呈现做到极致。但其负面就会难免显得单调,以及年复一年地出现弟子重复老师,各自书道会严守各自的艺术风格,裹挟着理论研究,以入展作为创作的最终目的。我认为这是个蛮严重的现象。
中国书法也会呈现各种各样的面貌、特点。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老先生们更多地也是总结自己用笔的经验,奉劝年轻人多读书,变换气质,陶冶性灵。这些算是理论吗?也正因此我们可能从头到尾,就没有把书法作为单独的艺术门类来看过,这可能也是造成我们的展览意识,或者说书法作品意识在最开始的时候落后日本的原因。而至于把实践和理论分开,我想也可能是为了让人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但看看日本,我觉得还是得警惕。警惕不能为了艺术而艺术,为了理论而理论。艺术更需要发自内心,妙造自然。
编辑:杨岚
关键词:日本 书法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