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黑土地“减”出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哈尔滨12月6日电 题:黑土地“减”出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管建涛、杨喆
休耕轮作、减肥控药、秸秆还田……这些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减法”,推动黑龙江“十五连丰”。全省粮食产量、商品量、绿色有机面积均居全国首位,分别占全国的1/10、1/8、1/5,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优质农产品供给的“压舱石”。
休:让黑土地“歇一会”
几十年前,这里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北大荒”。
如今,这里是农业生产“十五连丰”、连续7年产粮全国第一的“北大仓”。
一直处于高负荷运转的黑土地该“歇歇”了!今年起,黑龙江第一次实行了有组织有计划的休耕,休耕面积指标为140万亩。
“我家270亩水田地都休耕了,一休就是3年。”黑龙江农垦创业农场种植户杨来说,休耕地每亩补贴500元,还有空出去打工,收入没少。
休耕可以培肥地力,涵养地下水。3年后,杨来准备把这块地往有机农业方向发展。
除了休耕,同一地块逐年交替轮种不同作物,也能促进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早在2016年,黑龙江省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就开始耕地轮作试点,面积为5702亩。
“轮作后土壤疏松,机械耕地更省油了。”合作社负责人李富强说,原来1公顷耗油50元钱,现在30多元钱就够了。
目前,黑龙江省休耕轮作总面积已达到1490万亩,约占全国休耕轮作面积一半。
减:让农产品“绿一点”
“过去产量低了就多上化肥,成本越来越高。”林甸县农民王正义说,“大肥大药”种出的玉米,1斤只能卖七八毛钱,挣钱很少。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2013年,王正义成立了渔香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专注绿色有机种植。
化肥不用了,农药少用了,玉米产量降了,但品质和效益提高了,“我们种的有机玉米,市场价是普通玉米5倍以上。”
近年来,黑龙江在稳定产量、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前提下,逐步实施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
2017年,全省少用化学农药(含除草剂)4030吨,少用化肥11.5万吨。
科技进步推动黑土地“减负”。
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一间实验室里,记录了七星农场农户的测土配方数据。
“土壤缺什么,我们就施什么肥。”园区党支部书记苑丽介绍说,2005年以来七星农场节约肥料近两万吨,节本增效超12亿元。
黑土地吃上“营养餐”。今年黑龙江省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1.8亿亩,农业“三减”高标准示范面积3500多万亩。
绿色有机正成为农业生产新时尚。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已增至8000万亩。
还:让百姓饭碗“牢一些”
忙完秋收,黑龙江乔楚种植家庭农场把8000亩耕地的秸秆粉碎还田。“这是培肥地力的好事。”农场负责人乔志国说。
近年,黑龙江省持续加大秸秆还田推进力度,很多地区探索秸秆沤肥还田。试验证明,连续3年秸秆还田,耕地地力明显提高。
地上的秸秆在“还”,地下的水也要“还”。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粳稻产区。由于常年抽取地下水灌溉水稻,地下水资源遭受枯竭威胁。
黑龙江省启动建设了多个灌区工程,以减少对地下水的使用。
“附近4个灌区建成后可灌溉715万亩,节省地下水约30亿立方米。”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水务局副局长董经财说。
一些地区“还”得更彻底,不合理开垦的耕地直接退耕还林、还湿、还草。
2005年起,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开始退耕还湿,目前已超7万亩。如今,这片湿地正成当地农民增收“法宝”。依托紧邻湿地公园优势,富锦市锦山镇洪州村办起了农家乐、采摘园。
“我开这个小超市,一天毛收入六七百元。”村里曾经的贫困户王园林说。
“休、减、还,看起来是‘减法’,实际是‘加法’‘乘法’,推动黑龙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金会说。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黑土 土地 发展 休耕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