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台湾青年厦门逐梦记
新华社厦门12月5日电(记者王朝)台湾青年沈宗贤14岁留学英国,大学毕业后玩了两年,一直找不到方向。沈宗贤回忆说:“一觉睡醒,感到自己要做出点成绩。”他离开英国,回到大陆,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12月2日,沈宗贤(左)和他的助理在厦门思明区启达海峡双创基地工作室探讨设计方案。台湾青年沈宗贤14岁留学英国,大学毕业后玩了两年,一直找不到方向。沈宗贤回忆说:“一觉睡醒,感到自己要做出点成绩。”他离开英国,回到大陆,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沈宗贤说,当初要来大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在英国,大家都说大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北京、上海、重庆、厦门……大陆的选择太丰富了。”
今年35岁的沈宗贤,看起来仍像一个大男孩。白净的面孔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言语间,露出些许腼腆的笑容。“在外求学,我身边有很多大陆的朋友!”沈宗贤说。
2011年离开英国来到大陆后,沈宗贤被重庆的文艺气息和设计产业的发展潜力所吸引,加入了一家台资设计公司,一直做到设计总监。
“重庆的生活气息很浓,我现在依然很想念这座城市和我的重庆朋友。”沈宗贤说,他如今是个不折不扣的串串火锅爱好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沈宗贤不断拓展事业版图。2015年,他来到上海发展。2017年,他又辞掉上海的工作,应聘到厦门一家陆资室内设计公司。
对于台湾海峡西岸的这座城市,沈宗贤动心的原因有很多:国际化、有生活情调、台胞优惠政策……
“在同事的介绍下,我发现公司楼上竟然是思明区的台胞创业孵化基地。”几个月后,他通过思明台胞驿站认识了一大帮台湾创业团队。
“我想闯出点名堂。”在大陆同事鼓励下,沈宗贤悄悄筹划起自己的创业团队。“了解厦门的惠台福利后,我真的是被‘忽悠’着创业了。”沈宗贤打趣道。
三个台南人、两个大陆人,从筹备、辞职到注册、开张公司,今年2月,沈宗贤的室内设计公司正式开张。
团队最年轻的设计师项姵萱今年刚从南台科技大学毕业。“图纸绘制、施工落实、业务拓展等各由一名成员负责,我负责辅助他们四位。”项姵萱说。
“公司虽然启动了,但没有项目做。”沈宗贤说,公司刚成立时,找不到合适的施工合作方,业务拓展一筹莫展。“那一阵子真难熬,还好我们团队五个人互相支持,要不然我真的压力大到‘爆肝’。”
没想到,微信群友帮了沈宗贤。一天晚上,沈宗贤翻来覆去睡不着,在微信群里问:“有没有人有室内装修设计需求?”次日,群里的厦门朋友就给他发来有装修需求的客户微信名片。
“就这样,从一个项目到十个项目、一个群到二十个群。”沈宗贤笑道,“谢天谢地,公司‘活下来’了。”
创业,让沈宗贤和厦门联系得更紧密了。
“以前我拿一份薪水上下班就满足了。现在,我要对大家负责。”沈宗贤说,“大家互相支持,共同奋斗,让我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
沈宗贤渐渐地学着适应,如今已爱上了厦门的生活。“我自己做好,让跟我合作的团队都做出好的成绩,让我们的爸爸妈妈都能看到我们在厦门过得好。这是我甜蜜的负担。”沈宗贤说。
工作之余,沈宗贤会遛狗、打篮球、聊天喝茶。“我有空也会‘文艺’一把,去沙坡尾逛网红店喝奶茶,去演武大桥看海拍照。”在他眼里,厦门不大,但很现代化,生活很方便。
沈宗贤觉得,自己来到厦门、拥有生活和事业,好像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打算以后就定居厦门了”。
“时代变了,现在觉得‘大陆落后’的台湾青年越来越少了。只要过来看看,一切都不用言说。”沈宗贤说。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沈宗 宗贤 厦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