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河北武安:“棉+药”拓展乡村振兴路
新华社石家庄12月16日电(记者刘桃熊)天刚蒙蒙亮,武安市农牧局局长刘玉平就带领技术人员来到北田村红聚家庭农场的地头。这两天正是农场收获棉花、板蓝根的大忙时候,这里的560亩棉花和板蓝根牵动着他的心。
刘玉平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刚被机械翻起来的松软土地里,用手捧起刚被翻出来的板蓝根,一边仔细查看药材生长情况,一边向农场负责人张红聚询问棉花、板蓝根生产情况。
张红聚在北田村承包了1700亩土地,年初开春,他犯起了愁,这里地处丘陵,没有水利灌溉条件,全是“望天收”的旱地,该种些什么、怎么种?迷茫中,张红聚找到武安市农牧局寻求帮助。
了解情况后,刘玉平找来经济作物办公室主任赵建所,经过一番讨论,他们给出了“棉花套种中药材”的建议。
“棉花、药材耐旱,适合旱地种植,市场行情相对平稳。棉花每年有种植补贴,农牧局可协调制药企业与农场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这等于给农场上了‘双保险’。”赵建所说。
确定了种植模式,还要有相应的技术规范。在开种的那几天,农牧局的技术人员守在地头针对株间距、垄间距、垄间套种多少行板蓝根等技术问题进行悉心指导。随后的生长过程,农牧局的技术人员更是全程跟踪服务。
张红聚掰着手指头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板蓝根每亩收入2050元,棉花每亩收入1750元,除去生产成本,每亩纯收入2600元,是种植玉米收益的4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武安市把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强的突破口,总结探索出“棉+药”“果+药”等种植模式。今年以来,武安市新建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20个,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种植品种有连翘、柴胡、板蓝根等。
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武安市不忘加强品牌质量建设,先后注册了银祺、兴连康、鼎石等商标品牌,建成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县级平台,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中药材生产。
“下一步我们要整合资源优势,积极与中国中药、以岭药业对接,打造中药材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刘玉平说。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种植 板蓝根 棉+药 乡村 振兴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